- 基本解释
(1).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於臣,臣不隐於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 宋 叶适 《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 明 李东阳 《勤政》诗:“圣世怠荒非过计,国风勤俭有遗音。”
(2).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忧煎过计祇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李主内宴》:“吾所恃者 长江 天堑,彼纵武骑千羣,无所用之,不必过计,只合及时为乐。”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书中谓今日显祸,固在东南,隐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尝窃窃过计,谓吾西北腹地诸省,风气阂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
- 基本含义
- 过度计较,小题大做,过于计较琐碎的事情。
- 详细解释
- 过计是指在处理事情时过分计较琐碎的细节,过度追求完美,容易陷入无谓的纠结和拖延。这个成语强调了应该放下繁琐的计较,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困难。
- 使用场景
- 过计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过于计较细节,无法放下小事情,从而影响了工作、生活等方面。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别人不要过分纠结琐碎的事情,放下过计,以更高效和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
- 故事起源
- 过计一词最早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夫人过计。”这句话是描述公子无忌在处理琐事时过于计较,对人对事都过于挑剔,没有宽容之心。从此以后,过计成为一个用来批评过分计较细节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过计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过”表示过分,过度,过于,而“计”表示计较,琐碎。
- 例句
- 1. 他总是过计,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情放在心上,影响了工作效率。2. 不要过计,无谓纠结于琐碎的事情,应该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过计”记忆为过分计较,过于计较细节的意思。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自己或他人过于计较琐碎事情的经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其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过计相关的成语,如过隙之声、过河拆桥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过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总是过计,每次我一点点不好的成绩她都会很生气。2. 初中生:我班里有个同学特别过计,每次别人一点小错误他都要大惊小怪。3. 高中生:考试前,我不会过计,只会努力准备,相信自己能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