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势力相互争斗时,第三方趁机获得利益的情况。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两个公司为争夺市场份额而互相竞争,最终导致第三家公司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 例句
- 1. 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打价格战,结果第三家公司鹬蚌相争,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 在这场竞选中,两位候选人互相攻击,最终导致了第三位候选人鹬蚌相争的局面。
- 基本含义
- 比喻双方争斗时,第三者趁机得利。
- 基本解释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得入 关 ,据 蒲津 而屯 永丰 ,阻 崤 函 而临 伊 洛 ,东看羣贼鷸蚌之势,吾然后为 秦 人之渔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务宜遵祖训安内攘外自有成效说》:“使我驾驭得宜,操纵有法,则彼且为我用,使为鷸蚌可也,使为冰炭可也。”参见“ 鷸蚌相持,渔人得利 ”。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竞争和利益相关的成语,如“鹬蚌相持”、“鹬蚌持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个同学为了争夺第一名,整天互相攻击,最后却被其他同学鹬蚌相争,获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反而是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同学。2. 初中生:两个国家为了争夺资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最终却导致了第三个国家鹬蚌相争,获得了更多的资源。3. 高中生:两个政党为了争夺选民的支持,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竞选,最终却导致了第三个政党鹬蚌相争,获得了更多的选民支持。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于古代的民间传说。传说有一天,一只鹬和一只蚌在海滩上发生了争斗。鹬用嘴夺走了蚌的肉,而蚌则用贝壳夹住了鹬的嘴。就在它们争斗的时候,一只渔夫走过来,抓住了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两个势力互相争斗时,第三者常常会从中得到利益。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鹬夹蚌”来记忆这个成语,因为鹬和蚌在故事中分别用嘴和贝壳夹住了对方。
- 词语结构
- 鹬和蚌是指两个相互争斗的势力,相争表示互相竞争的动作。
- 详细解释
- 鹬和蚌是两种相互利用的生物,它们之间的争斗常常被用来比喻双方互相争斗,而第三者趁机得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两个势力相互争斗时,第三方通常会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