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些抽象的概念、哲学思想、艺术作品等具有深刻内涵的事物。
- 例句
- 1. 这个问题太虚玄了,我无法理解。2. 他的文章总是充满了虚玄的哲理。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深奥、玄妙难测的样子。
- 基本解释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深入了解虚玄概念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因为它太虚玄了,我不明白。2. 初中生:老师讲的数学原理对我来说太虚玄了,我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理解。3. 高中生: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着虚玄的哲理,需要仔细品味才能领悟。4. 大学生:在学习哲学课程时,我深入研究了虚玄的概念,并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故事起源
- 虚玄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子在这本书中讨论了世界的本源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认为世界的本源是虚无的,而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只是表面的现象,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虚玄成为了庄子思想中重要的概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成语虚玄。可以想象一个迷雾笼罩的山谷,里面充满了神秘而深奥的东西,这样就能够联想到虚玄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虚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虚”和“玄”组成。
- 详细解释
- 虚指事物的本质难以捉摸,玄指事物的内涵深奥。虚玄形容事物的本质或内涵深奥难以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