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仔细审讯;盘问。《元典章·刑部二·繫狱》:“司县罪囚既係事发到官,必须磨问取责,追勘明白。”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二折:“为甚的审缘因,再三磨问,也则是恐其中暗昧难分。”《三国演义》第二三回:“ 操 再三磨问。 平 怒曰:‘我自欲杀汝,安有人使我来?今事不成,惟死而已!’”《水浒传》第一一一回:“但有北边来的人,须要仔细盘詰,磨问实情。”
- 基本含义
- 用各种方式追问、询问,以获取信息或揭示真相。
- 详细解释
- 磨问是指通过反复追问、逼问等方式,以获取对方信息或揭示真相的行为。这种追问往往是针对敏感、重要的事情,目的是要求对方说出真相或隐藏的事实。
- 使用场景
- 磨问常用于描述警察、侦探、律师等追求真相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人进行反复追问以揭示真相的情景。
- 故事起源
- 磨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磨问是一种常见的审讯手段,常用于提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词或揭示真相。这种手段通常包括反复追问、逼问、威胁等方式,目的是为了获取对方的真实情况。
- 词语结构
- 磨问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磨”表示反复追问的动作,第二个字“问”表示询问、追问。
- 例句
- 1. 他们对嫌疑人进行了长时间的磨问,最终揭示了案件的真相。2. 老师磨问了他很多次,终于知道了他作弊的事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磨”字的含义,将磨问与反复追问的动作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磨问相关的成语,如“独辟蹊径”、“穷追不舍”等,可以加深对磨问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磨问了小明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2. 初中生:警察磨问了嫌疑人很久,最终找到了证据。3. 高中生:律师磨问了证人多次,揭示了案件的真相。4. 大学生及以上:记者磨问了政府官员,揭露了一系列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