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牙旆的词语解释
牙旆的意思
拼音:yá pèi    注音:ㄧㄚˊ ㄆㄟˋ
基本解释

牙旗。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基本含义
指战争中双方的旗帜,也泛指战争、斗争的标志。
详细解释
牙旆是古代战争中的一种旗帜,用来标示指挥部或者军队的身份和位置。成语牙旆比喻战争、斗争的标志,也可以指代战争、斗争本身。
使用场景
牙旆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战争、斗争的激烈程度,也可以用来指代战争、斗争的标志或象征。可以在讨论战争、斗争的文章、演讲或者谈话中使用。
故事起源
牙旆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各个军队在战场上都会竖起旗帜来标志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因此,牙旆成为了战争的象征之一。
词语结构
成语牙旆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牙”是形容词,表示尖锐、锋利的意思;“旆”是名词,表示旗帜、旗帜的顶部。
例句
1. 这场战争的牙旆已经竖起,双方将会展开一场激烈的斗争。2. 他们的旗帜就像牙旆一样高高飘扬,象征着他们的力量和决心。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牙旆”与战争、斗争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支尖锐的旗帜在战场上飘扬,象征着战争的开始和激烈程度。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斗争相关的成语,如“兵临城下”、“火烧连营”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士们举起了牙旆,开始了一场保卫家园的斗争。2. 初中生:这场比赛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个队伍都想要竖起自己的牙旆。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古代战争时期各个军队竖起牙旆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性。
(0)
诗文中出现“牙旆”的诗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蛮声喧夜市,海色浸潮台。

画角天边月,寒关岭上梅。

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

(0)

送赵仲履参藩广西

昔从棘寺绾铜章,此去薇垣紫绶长。

屏翰西南雄五岭,提封东北带三湘。

青春行部开牙旆,白日题诗出射堂。

会见使君勋业重,汉家铜柱更辉光。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