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玄深。《文选·班固<幽通赋>》:“道修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李善 注引 刘德 曰:“冥默,玄深,不可通至。”
(2).犹玄默;沉静。 南朝 梁元帝 《陶弘景碑铭》:“肇彼冥默,翻成协赞,身託外臣,心同有乱。” 唐 李群玉 《始忝四座奏状闻荐蒙恩授官》诗:“冥默 楚 江畔,萧条林巷空。” 清 孙枝蔚 《哭吴后庄》诗之三:“恨尔竟无知,夜臺长冥默。”
(3).指死亡。《文选·颜延之<陶徵士诔>》:“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呜呼淑贞。” 刘良 注:“虽冥默无象,固应神也。”
- 基本含义
- 指沉默寡言,不言不语。形容人不爱说话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 详细解释
- 冥默是由“冥”和“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冥”意为深沉、不可测,引申为沉默;“默”意为不说话。冥默的含义是指一个人沉默寡言,不言不语,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
- 使用场景
- 冥默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不爱说话或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或关键时刻保持沉默。例如,当一个人在会议上沉默不语,不发表任何意见时,可以说他保持冥默。
- 故事起源
- 冥默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孔子的人,他在学问上很有造诣,但是他很少开口说话。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总是保持沉默,孔子回答说:“冥冥之中,吾有所思,默默无言而已。”意思是他在心中默默思考,不需要说出来。
- 词语结构
- 冥默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 例句
- 1. 他一直冥默不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2. 面对困难,他选择了冥默,默默承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冥默的发音“míng mò”与“明末”相连。明末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经历了很多困难和动荡,因此他们可能选择保持冥默不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冥默相关的成语,如“默默无闻”、“默不作声”等,来扩展对沉默、不言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平时很冥默,不怎么说话。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质问,他选择了冥默不语。3. 高中生:在班级讨论中,他总是冥默不语,不表达自己的意见。4. 大学生:面对社交场合,他有时会选择冥默,观察周围的一切。5. 成人:在工作中,他保持冥默,默默付出,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