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逆料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思维敏捷、洞察力强,能够准确预测事物的发展方向,避免陷入常规思维的误区。逆料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或团队在决策或计划中能够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采取相应的对策。
- 例句
- 1. 他的逆料能力很强,总能够预见到事情的发展趋势。2. 这个团队在决策时往往能够逆料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能够及时采取对策。
- 基本含义
- 逆料指对事物的发展趋势有所预料,能够逆向思考,预见到事物的反面或逆向的发展。
- 基本解释
◎ 逆料 nìliào
[anticipate;foresee] 预料;预测
凡事如此,难可逆料。——诸葛亮《后出师表》
难以逆料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逆料相关的成语,如“料事如神”、“料敌如神”等,扩充对逆向思考和预测能力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逆料到明天会下雨,所以带了雨伞去学校。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做一个物理实验,我逆料到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小心翼翼地进行了操作。3. 高中生:在考试前,我逆料到可能会有一道难题,所以提前准备了相关知识。4. 大学生:在创业之前,我逆料到市场竞争会很激烈,所以制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
- 故事起源
- 逆料这个成语最早见于《晋书·王敦传》:“敦尝谓人曰:‘吾逆料事之不成,故不敢为也。’”这句话意思是王敦预料到事情不会成功,所以不敢去做。后来,逆料逐渐演变为形容能够预料到事物反面或逆向发展的能力。
- 记忆技巧
- 将“逆料”分解为“逆”和“料”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将“逆”想象成箭头指向相反的方向,表示逆向思考;而“料”可以联想到预料、推测的意思。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逆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预料。 宋 陈亮 《酌古论·李愬》:“当时之人皆谓其不可,而 愬 独以为可,遂决意用之,卒能如其意之所逆料。”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计算神明胆气雄,逆料多奇中。”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们的第一大问题是在怎样对付这‘承重孙’,因为逆料他关于一切丧葬仪式,是一定要改变新花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