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书幌的词语解释
书幌的意思
拼音:shū huǎng    注音:ㄕㄨ ㄏㄨㄤˇ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他们可能通过模仿或虚假的方式给人以有学问的印象,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知识或才能。
例句
1. 他整天摆出一副书呆子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个书幌,什么真知识都没有。2. 她虽然穿着朴素,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真正的知识和才能,绝对不是一个书幌。
基本含义
形容虚有其表,外表看起来很有文化或有学问,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没有真才实学。
基本解释

书帷。亦指书房。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犹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唐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诗:“书幌无人长不捲,秋来芳草自为萤。”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过半时,浴蚕天气雨如丝,无端柳色侵书幌,忆着河桥折处枝。’”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有其表、外表骗人相关的成语,如“画饼充饥”、“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穿着很有学问的衣服,但是他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知识。2. 初中生:她整天摆出一副书呆子的样子,但实际上只是个书幌,没有实际的才能。3. 高中生: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是实际上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知识和能力。4. 大学生:这个人整天充满文化气息,但是他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学术造诣。5. 成年人:我们不要被那些表面上有学问的人所迷惑,他们可能只是书幌,没有真正的才能和知识。
故事起源
书幌最早出现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是作者曹雪芹创造的。在小说中,贾宝玉收到一个装满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的书都是空白的,没有实际内容。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书幌”的来源。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书幌”想象成一个装满空白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都是空的。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书幌的结构是“书”和“幌”的组合。其中,“书”表示书籍,意味着知识或学问;“幌”表示外表,意味着表面的样子。两者结合起来,表示外表看起来有学问或有文化,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没有真才实学。
详细解释
书幌源自清代小说《红楼梦》,原指贾宝玉收到一个装满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的书都是空白的,没有实际内容。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为指人表面上有学问或有文化的样子,但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
(0)
诗文中出现“书幌”的诗词

南园十三首·其八

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

(0)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0)

怀妓·其四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0)

集句联

窗含远树通书幌;风飐残花落砚池。

(0)

见山楼

窈窕飞楼上,天然图画开。

云从桐井起,水向柳塘回。

素月流书幌,青山落酒杯。

何时同远眺,与子一徘徊。

(0)

庭中千叶玫瑰今春盛发烂然可爱因赋一章寄上仆射相公

小槛锁玫瑰,群芳次第催。

刺多疑有妒,艳绝却无媒。

露洒啼妆在,风牵舞态回。

层苞不暇吐,数日未能开。

烂胜燕脂颗,殷于烈焰堆。

浓将丹笔染,碎把绛绡裁。

漠漠香如芷,青于叶似苔。

夭难胜暖日,静不惹纤埃。

远对褰书幌,傍观置酒杯。

朵稀心暗记,根浅手亲培。

雉控眠偷摘,僧逢醉觅栽。

尽嘲终彷佛,拟折又徘徊。

丽夺倾城色,吟归间世才。

多情百花主,闻必有诗来。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