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思考或了解事物的本质。
- 例句
- 1. 他只看到了公司的表面繁荣,却没有看到其中的困境和挑战。2. 不要只看到别人的外貌,要学会发现他们内在的价值。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的表面或外貌。
- 基本解释
片纸。 元 郝经 《书<磨崖碑>后》诗:“政令二贤书不工,隻字片楮犹当奇。”《三国演义》第二七回:“乱言片楮,冒瀆钧威。”《明史·文苑传三·文徵明》:“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於道,而富贵人不易得片楮。”参见“ 片纸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见微知著”等,来拓展对表面现象和本质问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只看到了小明的外貌,没注意到他内心的善良。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课本上的知识点,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3. 高中生:我们不能只看到社会的繁荣景象,要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4. 大学生:研究生要深入研究一个领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了解。
- 故事起源
- 古代有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曾经讲过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个人在路上看到一棵桑树,他看到树皮剥落了一大片,以为这棵树快要死了,于是就在树下埋了一块石头。后来,当他再次经过这里时,发现这棵树又长出了新的枝叶,变得更加茂盛。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片楮”拆分为“片”和“楮”,然后联想“片楮”就像是剥下的桑树皮,只看到了表面。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由“片”和“楮”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片楮,楮是指桑树的皮,片楮即为剥下的桑树皮。这个成语比喻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未能深入了解其真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