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物形象或事物状态,表示既有稳重可靠的一面,又有灵活机动的一面。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既能承担重要任务,又能迅速应对各种变化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的形象就像驼马一样,既有稳重可靠的一面,又有灵活机动的一面。2. 这个项目经理能够承担重要任务,并快速应对各种变化,真是驼马之才。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的形象、状态像骆驼和马一样。
- 基本解释
亦作“駞马”。1.骆驼和马。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周书·异域传下·高昌》:“﹝ 高昌国 ﹞多沙磧,道里不可準记,惟以人畜骸骨及駞马粪为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小説载 明皇 自 蜀 还京,以驼马载珍玩自随。” 清 朱琦 《新铙歌·林丹汗》:“叛者多,莫敢何。驼马弥山翻倒戈, 兴安 乱石青峨峨。”
(2).驮运货物之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二》:“二十六日,驼马前发,余饭而出旧城西门。”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骆驼和马相关的成语,如“骆马配”,“骑虎难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爸爸像驼马一样,既能帮我做作业,又能带我出去玩。2. 初中生:她的形象就像驼马一样,既有稳重可靠的一面,又有灵活机动的一面。3. 高中生:这个班级的班长就像驼马一样,既能组织活动,又能处理各种问题。
- 故事起源
- 成语“驼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十年》的记载。当时,鲁国的昭公派人去周朝送礼,礼物中有一匹骆驼和一匹马。在归途中,骆驼和马发生了争斗,结果骆驼被马踢死。后来,人们用“驼马”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形象、状态像骆驼和马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驼马”。想象一个高大的骆驼和一个快速的马,它们形象的结合代表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成语“驼马”的结构是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成语“驼马”比喻人或事物的形象、状态像骆驼和马一样。骆驼代表了高大、稳重,而马则代表了快速、敏捷。驼马形象的结合,既有高大稳重的特点,又具备快速敏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