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责善一词可以用于各种情境中,例如教育场合、社会交往、工作环境等。它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行善,关心他人,并尽力帮助他人。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责善的精神。2. 她总是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真是一个责善之人。
- 基本含义
-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向善。
- 基本解释
劝勉从善。《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宋 王安石 《答韩求仁书》:“责难於君者,吾闻之矣;责善於友者,吾闻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朋友之道在责善,可以择交。”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责善相关的成语,例如“责无旁贷”、“善始善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责善的孩子,每天都尽力帮助同学们。2. 初中生:作为一名责善之人,我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3. 高中生:大家都应该有责善的意识,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 故事起源
- 责善一词起源于《左传·僖公十四年》。公元前546年,鲁国国君僖公在位时,有个名叫季孙的人,他的父亲去世后,他非常痛苦,不愿接受朝廷的安排,决定隐居。当时,鲁国国君僖公非常担心季孙的决定会对国家产生不良影响,于是派人去劝说他,希望他能够履行自己的责任,为国家尽一份力量。季孙被劝说后,最终决定以身作则,回到朝廷,为国家尽自己的责任。从此,责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积极行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成语的故事起源来帮助记忆“责善”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面对自己的责任,最终决定积极行善,帮助他人,这样就能够记住“责善”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责善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责”表示责任,第二个字“善”表示善良。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责善”的成语。
- 详细解释
- 责善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向善,关心他人,并尽力帮助他人。这个成语强调个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积极行善,帮助他人解决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