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拜别的词语解释
拜别的意思
拼音:bài bié    注音:ㄅㄞˋ ㄅㄧㄝ ˊ
基本解释

◎ 拜别 bàibié
[to take leave of sb.] 行礼告别——用作敬词

近义词

离别、离去、告别、辞行、告辞

英文翻译

1.[敬] take leave of; bid farewell to

详细解释

(1).告别的敬词。 唐 项斯 《留别张水部》诗:“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儒林外史》第十回:“京师拜别,不觉又是半载。世老先生因何告假回府?”
(2).谓叩拜告别。《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当时拜别了师父,洒泪分手。” 郭沫若 《<棠棣之花>的故事》:“不久他的母亲死了,又服满了三年之丧, 聂政 有一天晚上便和他的姐姐去拜别母亲的坟墓,要独自往 濮阳 地方去探访 严仲子 。”

基本含义
离别,告别
使用场景
在表达离别的场合或情感时,可以使用拜别这个成语。比如在送别朋友、亲人或同事时,可以用拜别来表达离别之情。此外,也可以用于描述离别的场景,如离开故乡、离别旧地等。
故事起源
拜别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据说,古代人们在离别时会以拜的方式告别,以示敬意和庄重。这种方式在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离别的场合。
词语结构
拜别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拜”和“别”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们用拜别的方式告别,互相祝福。2. 在离开家乡的那一刻,她心情沉重地拜别了亲人和朋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拜访”这个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拜别这个成语。拜访是指以礼拜的方式访问,而拜别是指以礼拜的方式告别。两者都强调了礼节和庄重的意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离别相关的成语,如拜山鸟、拜把子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其他表达离别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学校要放假了,我和同学们一起拜别老师。2. 初中生:暑假结束了,我们要拜别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了。3. 高中生:毕业季,我们要拜别校园,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了。
(0)
诗文中出现“拜别”的诗词

王将军挽歌

南方有义士,姓王名曰兴。

十三学杀人,十五手搏狼。

三十建义旗,姓名惊一方。

天子锡虎符,作镇鼍江阳。

翠华日以远,地绝军弥张。

百战环冈州,九死披残疆。

海滨富斥卤,重林与连冈。

高者掩云日,远者浮沧茫。

煮波致财货,铸冶成刀枪。

宫室何所居,天家侯与王。

稿粟何所馈,从驾子与娘。

心胆何所赠,海内豪与英。

献客合浦珠,薰客珠厓香。

客处未觉寒,袄褥先盈箱。

客寝始觉单,妻妾忽侍旁。

敌兵四面来,众士各逞强。

将军跃上马,命客持一觞。

独出挥长戈,两目流电光。

直取首来将,生挟归戎行。

顾饮所持酒,昔热犹未凉。

相持及三月,敌骑皆奔亡。

来时三万人,半还仍重伤。

奏功自间道,涉瘴徂昆明。

黄金三千镒,玉帛各有筐。

天驷方驱驰,下臣效刍浆。

臣兴昧死上,帝曰兴卿良。

赉爵列五等,高兽盘银章。

其名曰虎贲,将军荡南荒。

敌人闻之惧,选士盈千骑。

来者左右贤,其军督责之。

不得此弹丸,若辈何生为。

上天仍助虐,其年兼荐饥。

将军察天命,命匠搜良材。

斫以为巨棺,彩霎悬葳蕤。

约日出合战,敌怯不敢来。

坚壁十里外,迤逦兴长围。

沟垒内外防,突援无所施。

始从戊戌夏,两及中秋期。

战士饭草土,抱骨还登陴。

所忧负将军,吾侪死犹归。

将军曰呜呼,共尽终何裨。

我乃报深恩,汝当存宗支。

乃命幼子九,先出卑其辞。

卜吉结欢会,敌将不致疑。

是夜一更终,将军诀所知。

皎月当中天,千秋同此时。

语已还闭门,沐浴更裳衣。

夫人翠凤冠,有母头如丝。

侍妾十五人,左右皆肩随。

肃肃何雍雍,俱集园东陲。

上有古梅树,樛结垂高枝。

白石为几席,月露明苍苔。

将军命夫人,拜别而慈闱。

拜毕与将军,四拜中间居。

十五妾罗拜,窈窕无参差。

夫人命斗酒,有脯形如圭。

深藏待今夕,各当行一卮。

卮尽且先起,母与君稍须。

将军及母入,烛影何迷离。

夫人十五妾,自挂临中闺。

阿母大惊呼,将军言勿悲。

著我锦绣袍,麒麟当心开。

戴我七梁冠,簪缨郁崔嵬。

玉带与玺书,次第皆抱怀。

置敕中堂上,花烛荣且辉。

望阙遥谢恩,臣死有馀辜。

下阶十二拜,天地及四隅。

徘徊望西堂,有虎顾其儿。

平生爱此图,拜汝今同灰。

卷图附敕下,释服趋房间。

房中何穹隆,火药堆如山。

将军踏小几,自解夫人缳。

次及妾十五,列置火药端。

出户著朝衣,捧敕仍来还。

一声母急出,火烈焰贯天。

鸡鸣部曲入,白骨空巑岏。

举哀建素旒,合敛归巨棺。

敌人亦流涕,况在同肺肝。

卜葬三山阳,隐约题墓门。

陈子作挽歌,播之永不刊。

(0)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其六十七

公子闲吟八景文,花南拜别上阳君。

金鞭遥指玉清路,龙影马嘶归五云。

(0)

忆母

拜别慈帏一月馀,堪怜弱质远驱驰。

北堂萱草今安否,但愿棠荆好护持。

(0)

送吴制军至三水因纪昔游作百韵赠别

未别不忍言,将别常蹙蹙。

旌旗在前路,不获展心曲。

维时月在午,雨潦犹未足。

高原土尚坼,平野苗稀绿。

处处桔槔声,未敌炎蒸酷。

斗米逾百钱,农夫遂枵腹。

忆公下车始,颇亦忧饘粥。

旧染污未除,遐陬莽犹伏。

冥心运元化,大力旋坤轴。

三江匝五岭,九载皆秋熟。

西开官田戍,东建花城筑。

海滨弛苛禁,万艘衔舻舳。

贵贱通有无,梯航极倭竺。

珍奇溢都市,技巧眩心目。

南溟潮汐地,岛屿浮如鹜。

潮生尽淹浸,及退仍为陆。

船行洲渚下,支络相洄澓。奸徒棹?䑠,捷径飞驰逐。

意外一疏防,坦途闻叫哭。

自公严汛守,尺守皆有属。

摇飏芦苇外,雕戈间红纛。

徒旅晓夕行,孤客投灯宿。

相谓百年来,太平此时独。

海关新榷税,使者忧盈缩。

算课及渔舟,弃舟乃无屋。

妻儿爨野岸,寝处巢林木。

减米获生全,赖公为补牍。

牂牁数千里,发源自滇筑。

攒峰割云日,铦利侔刀镞。

盘据百粤西,大半苗蛮族。

君长世相承,中华频改卜。

其人殊倔强,其性同麋鹿。

得失几微间,赴死如蛾烛。

有明中叶后,每每用杀戳。

泰山压群卵,安有不摧覆。

于德乖好生,于武为已黩。

内地况骚然,所得焉足赎。

岂闻抵恶鸟,辄以荆山玉。

公威久已著,更用恩为育。

召其黠桀者,赐坐与酒肉。

貂裘及锦带,照曜归穷谷。

传谕与而曹,邻好宜修睦。

毋自启衅端,祸及诸伯叔。

君长咸感怀,稽首望辇毂。

边烽绝无警,一路蒙公福。

粤于丙丁际,后乱而先复。

五营与有劳,恃功颇难畜。

前人务优容,军政渐不肃。

及公明号令,童牛初就牿。

戢其骄悍气,帖耳事轮辐。

亲随多骁健,功在征闽录。

夹持类蓬麻,臂指从所欲。

乃知养士效,远虑素所蓄。

从来成功人,土视金与粟。

恩赏既以行,有罚敢不服。

公令重如山,其照明如旭。

东西山海隅,萑苻罔遗毒。

朝发夕已擒,群奸畏神速。

大象本无形,政理难更仆。

睹此一方民,安和异曩夙。

足知良工苦,非取悦时俗。

往者破厦门,举世共瞻瞩。

谋断本独行,功成让先告。

是知大臣心,舍己期相勖。

世人见浅近,事事求表暴。

安识国手棋,下着关全局。

粤疆乱甫定,培养宜先笃。

休息以无为,治世之蔘茯。

去其害马者,所以称良牧。

老眼阅古今,或颇辨麦菽。

识时在俊杰,屈指不五六。

怀刺每生毛,素耻事干渎。

长揖入军门,荷公不见督。

疏狂谬宾礼,啸咏无拘束。

尚记数年前,维舟值秋菊。

在坐王将军,酒阑命笺幅。

中间置几砚,杯斝罗四角。

联诗公首唱,以次相赓续。

一人操笔吟,二客飞觞促。

雕盘减玉馔,小品珍蔬蔌。

华灯继落晷,夜月生江澳。

公才敏且健,珠玑泻千斛。

不离古典型,别出新机轴。

于时有公会,百政方蔟蔟。

偶此一日闲,雅事洵难复。

平沙列大幕,万马鸣山麓。

扁舟此追送,仿佛犹前躅。

南北一分途,飞潜隔寒燠。

老态傍青门,生事依黄犊。

目极车骑行,心为苍生祝。

朝端望风采,功伐存山竹。

九重思鼓鼙,天厩归骅騄。

及此涉川时,扬帆发南隩。

湘漓水清漪,洞庭秋沕穆。

想到黄金台,寒风已谡谡。

童叟咽江湄,挥涕成霢霂。

何时天上霖,重作南人谷。

伸章欲抒写,瞀乱笔先秃。

以质不以文,将为后世读。

拜别还空山,云中望鸿鹄。

(0)

赠赵生文博西还

昔我占科名,所学惭未充。

一朝拜官爵,谬厕词林中。

吾子雁门俊,鼓箧游泮宫。

不辞负笈劳,千里来相从。

自视尚昏昏,何以启子蒙。

嘉子志勤笃,馆置幽轩东。

篝灯诵经史,午夜声沨沨。

问辩恣研讨,物理靡不穷。

操觚事修辞,吐语超凡庸。

磨瑕刮其垢,文藻尤舂容。

由子性明朗,有若金在镕。

荏苒经二霜,所得亦已丰。

矫首怀故都,归思何匆匆。

拜别我去,严城动晨钟。

时当秋气凉,一叶飘井桐。

到家展省馀,事业宜专攻。

况子宰臣后,乡里称儒宗。

宾兴谅不远,高折丹桂丛。

偕计上春官,朝端会重逢。

黾勉崇令德,庶俾声光隆。

(0)

辞相府

从汉至唐分五州,谁为将相作诸侯。

闽江似镜正堪恋,秦客如蓬难久留。

匹马忍辞藩屏去,小才宁副庙堂求。

今朝拜别幡幢下,双泪如珠滴不休。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