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赤伏符”的简称。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赤伏归於 汉光 。” 宋 范成大 《丙午东宫寿诗》:“黄离增焕炳,赤伏衍明昌。” 清 王士禛 《定军山诸葛公墓下作》诗:“火井方三炎,赤伏更典午。”参见“ 赤伏符 ”。
- 基本含义
- 指裸露着身体,躺卧在地上。
- 详细解释
- 赤伏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赤意为裸露,伏意为躺卧。赤伏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裸露着身体躺卧在地上的姿势。
- 使用场景
- 赤伏一词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物裸露、躺卧的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户外裸体晒太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在地上摆放的姿态。
- 故事起源
-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一则记载,说秦始皇下令建造兵马俑,并派人挖掘兵马俑坑。当时,有一个农夫因为不小心跌倒在坑里,结果被埋在了土里。当他被发现时,他已经裸露着身体躺卧在地上,因此被称为“赤伏”。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两个汉字,分别是“赤”和“伏”。
- 例句
- 1. 他在海滩上赤伏着晒太阳。2. 农民在地里劳作一天后,累得赤伏在地上休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裸体躺卧在地上,这个形象很容易让人记住“赤伏”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裸露”、“躺卧”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了解,比如“裸露无遗”、“躺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到了,我喜欢赤伏在草地上玩耍。2. 初中生:他在家里赤伏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动不动。3. 高中生:她在海滩上赤伏晒太阳,享受着阳光的温暖。4. 大学生:经过一天的工作,我赤伏在床上休息,感到十分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