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书体名。 南朝 梁 庾肩吾 《<书品>序》:“蚊脚傍低,鵠头仰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南齐 萧子良 撰古文之书五十二种,鵠头、蚊脚、悬针、垂露、龙爪、仙人、芝英、倒薤、蛇书、虫书、偃波、飞白之属,皆状其体势而为之名;虽义涉浮浅,亦书家之前流也。”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垂露偃波取殽列,鵠头虎爪倣走飞。”
(2).指辟召贤士的诏书。因用鹄头体书写,故称。 宋 杨亿 《君可思赋》:“版急鵠头,书详马尾。” 宋 王安石 《后殿朝次偶题》诗:“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鵠头。” 元 吕诚 《次韵答偶武孟》:“犹忆当年应鵠头,诗名从此达南洲。”
- 基本含义
- 指鹅的头,比喻人或事物的首领或代表。
- 详细解释
- 成语“鹄头”源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鹅被视为众禽之首,其他禽类都要依附于它,因此鹅的头成为了权威和领导的象征。后来,人们将鹅的头比喻为人或事物的首领或代表,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机构的领导者。
- 使用场景
- 成语“鹄头”常用于形容某个团体或机构的领导者,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领域的领导地位或代表性。
- 故事起源
- 关于“鹄头”的故事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一只鹅,它非常勇敢智慧,其他禽类都愿意听从它的指挥。因此,鹅的头成为了权威和领导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名词“鹄头”组成。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鹄头非常有能力,带领团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 这个学校的鹄头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教育家,他对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鹄头”与“鹅头”进行联想,想象一只大鹅的头领导着其他禽类,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寓言故事中的其他动物形象以及他们的象征意义,以丰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的鹄头,她总是带领我们一起学习。2. 初中生:我们班的鹄头是个非常严格的老师,但是他也非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3. 高中生:班级的鹄头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同学,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色,是我们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