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楠树这个成语常用于赞美、褒奖或形容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坚定信念的人。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赞美一个人的品德、表扬一个人的行为等。
- 例句
- 1. 他的品德高尚坚定,真是一棵楠树。2. 这个组织中有很多楠树般的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
- 基本含义
- 指德行高尚的人或事物,比喻品质优良、令人敬佩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拼音:nán shù
简介
楠木为我国特有,是驰名中外的珍贵用材树种。以往四川有天然分布,是组成常绿阔叶林的主要树种。由于历代砍伐利用,致使这一丰富的森林资源近于枯竭。目前所存林分,多系人工栽培的半自然林和风景保护林,在庙宇、村舍、公园、庭院等处尚有少量的大树,但病虫危害较严重,也相继在衰亡。 楠木以其材质优良,用途广泛而著称于世,是楠木属中经济价值最高的一种。又是著名的庭园观赏和城市绿化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1米;幼枝有棱,被黄褐色或灰褐色柔毛,2年生枝黑褐色,无毛。叶长圆形,长圆状倒披针形或窄椭圆形,长5一11厘米,宽1.5一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上面有光泽,中脉上被柔毛,下面被短柔毛,侧脉约14对;叶柄纤细,初被黄褐色柔毛。圆锥花序腋生,被短柔毛,长4-9厘米;花被裂片6,椭圆形,近等大,两面被柔毛;发育雄蕊9枚,被柔毛,花药4室,第3轮的花丝基部各具1对无柄腺体,退化雄蕊长约1毫米,被柔毛,三角形;雌蕊无毛,长2毫米,子房近球形,花柱约与子房等长,柱头膨大。果序被毛;核果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成熟时黑色,长约13厘米,花被裂片宿存,紧贴果实基部。
特性
分布于荫湿山谷、山洼及河旁。分布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西部,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7℃左右,1月平均温7℃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土壤为紫色砂页岩与石灰岩风化而成的黄壤。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冲积土或壤质土上生长最好;在干燥瘠薄或排水不良之处,则生长不良。楠木为中性偏阴的深根性树种,寿命长,300年生尚未见明显衰退;主根明显,侧根发达,根部萌蘖能长成大径材。幼年期耐荫蔽,一年抽三次新稍。楠木生长速度中等,50--60年达生长旺盛期。楠木种子属多胚型,每粒种子能抽出2--3苗。花期5--6月,果期11--12月。
- 延伸学习
-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楠树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相关的故事,可以查阅相关的词典或故事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楠树,总是帮助别人,大家都很喜欢他。2. 初中生:老师说,要做一棵楠树,坚定信念,永不放弃。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如楠树,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楠树”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成语“楠树”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原文为:“刘敬,楠木也。”刘敬是汉代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他的品德高尚、忠诚坚贞,被比喻为楠木,因此成为了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楠树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棵高大挺拔、枝叶茂密的楠树,代表高尚品质和坚定信念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楠树”为名词,没有具体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楠树是一种常见的大型乔木,树干高大挺拔,枝叶茂密,树木坚硬耐久。因此,楠树常被用来比喻品质高尚、坚贞不屈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