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持衡的词语解释
持衡的意思
拼音:chí héng    注音:ㄔㄧˊ ㄏㄥˊ
基本解释

(1).见“ 持衡拥璇 ”。
(2).持秤称物。比喻公允地品评人才。 唐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 夜郎 飞。”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然自后北闈试事,不復令新殿撰持衡,遂改三百餘年之旧制矣。”

基本含义
保持平衡、公正。
详细解释
持衡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公正的态度和行为。它强调在处理事务时要坚持公正、不偏不倚,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事物的平衡状态。
使用场景
持衡常用于形容公正的法官、仲裁员或者公正的决策者。也可以用来指导个人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公正和平衡的态度。
故事起源
持衡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法官制度。古代法官在审判案件时,要拿着一把称,也就是持衡器,来衡量案件的轻重和公正。如果法官能够持衡公正地审判案件,就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词语结构
持衡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持”和“衡”。
例句
1. 作为一名法官,他一直以来都能够持衡公正地审判案件。2. 在处理纠纷时,我们应该保持持衡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3. 他在公司中扮演着持衡的角色,能够平衡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
记忆技巧
可以将持衡与天平的形象联系起来,天平在两端保持平衡的状态,代表了持衡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正义”等,以扩大对公正和平衡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持衡对待每个学生,不偏心。2. 初中生:在班级竞选中,我们应该持衡地评价每个候选人的能力和表现。3. 高中生:在学术竞赛中,评委要持衡地评判每个参赛者的成绩和表现。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应该持衡地分担任务,共同完成项目。5. 成年人:在家庭中,夫妻双方要持衡地分担家务和照顾孩子的责任。
(0)
诗文中出现“持衡”的诗词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0)

执契静三边

执契静三边,持衡临万姓。

玉彩辉关烛,金华流日镜。

无为宇宙清,有美璇玑正。

皎佩星连景,飘衣云结庆。

戢武耀七德,升文辉九功。

烟波澄旧碧,尘火息前红。

霜野韬莲剑,关城罢月弓。

钱缀榆天合,新城柳塞空。

花销葱岭雪,縠尽流沙雾。

秋驾转兢怀,春冰弥轸虑。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

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剪暴兴先废,除凶存昔亡。

圆盖归天壤,方舆入地荒。

孔海池京邑,双河沼帝乡。

循躬思励己,抚俗愧时康。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羽贤崆岭四,翼圣襄城七。

浇俗庶反淳,替文聊就质。

已知隆至道,共欢区宇一。

(0)

奉和相公发益昌

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0)

五郊歌五首·其二赤帝歌徵音

长嬴开序,炎上为德。执礼司萌,持衡御国。

重离得位,芒种在时。含樱荐实,木槿垂蕤。

庆赏既行,高明可处。顺时立祭,事昭福举。

(0)

左仆射相国冀公东斋幽居

丞相百僚长,两朝居此官。

成功云雷际,翊圣天地安。

不矜南宫贵,祗向东山看。

宅占凤城胜,窗中云岭宽。

午时松轩夕,六月藤斋寒。

玉佩罥女萝,金印耀牡丹。

山蝉上衣桁,野鼠缘药盘。

有时披道书,竟日不著冠。

幸得趋省闱,常欣在门阑。

何当复持衡,短翮期风抟。

(0)

谏议以罢郡将归以六韵赐示因伫詶献

欲下持衡诏,先容解印归。

露浓春后泽,霜薄霁来威。

旧化堪治疾,馀恩可疗饥。

隔花攀去棹,穿柳挽行衣。

佐理能无取,酬知力甚微。

空将千感泪,异日拜黄扉。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