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龙幡的词语解释
龙幡的意思
拼音:lóng fān    注音:ㄌㄨㄙˊ ㄈㄢ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某个领导者的权威和威严,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组织的统一和团结。
例句
1. 他手持龙幡,带领团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2. 领导者是团队的龙幡,大家都对他十分敬重。
基本含义
指领导者或战斗队伍的旗帜。
基本解释

(1).画有龙的旗帜。《黄庭内景经·肾部》:“苍锦云衣舞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 蒋国祚 注引 吕祖 曰:“龙幡是水生龙之象也。” 清 魏耕 《董逃行》:“矠鱉射鲤整后厨,龙幡阿娜客来迟。”参见“ 龙旂 ”。
(2).中军主帅之旗。 宋 孔平仲 《紫髯将军》诗:“龙幡遮火烧 赤壁 ,东南风急天絳色。”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为将军》:“从军苦,黄花緑野,画角促龙幡。”参见“ 龙旂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旗帜相关的成语,如“旗开得胜”、“扬眉吐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成为学校的龙幡,带领同学们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龙幡,她总是带领我们向前进步。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校长是整个学校的龙幡,他为学校争光不辞辛劳。4. 大学生:领导者是团队的龙幡,他们的决策和指导对整个团队至关重要。
故事起源
成语“龙幡”起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军旗。在古代战争中,旗帜是指挥官统领军队的标志物,而龙形图案则代表着权威和力量。因此,成语“龙幡”通过旗帜的象征意义,进一步引申为领导者或战斗队伍的象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巨大的龙形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来记忆成语“龙幡”的含义。
词语结构
龙幡是由“龙”和“幡”两个字组成的,其中“龙”为主体,表示权威和力量,“幡”为修饰词,表示旗帜。
详细解释
成语“龙幡”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旗帜,通常是由龙形图案装饰的大旗。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和力量,因此“龙幡”成为了代表领导者或战斗队伍的象征。
(0)
诗文中出现“龙幡”的诗词

小池

屋后一枯池,夜雨生波澜。

勿言一勺水,会有蛟龙幡

物理无定资,须臾变众窍。

男儿未盖棺,进取谁能料。

(0)

月下渡金陵江

玉树开花媚绮窗,龙幡如植冕旒降。

只今江月交光夜,情似月明愁似江。

(0)

采莲曲

莲塘格格蜻尾绿,香威阴烬龙幡曲。

兰皋欹雀金鳞浓,水底鸳鸯三十六。

捉花雾盖凤翼牵,蜂须懊恼猩唇连。

叶多蕊破麝灶消,日光琢刺开青鸾。

麒麟腰带鸭头丝,银蝉佶杂蛾衣吹。

郎心清彻比江水,丁香澹澹眉间黄。

粉痕月避清濛濛,大露寒森迸珠网。

藕花欲落丝暗从,锦鸡张翅芙容同。

脉脉红铅拗莲子,波石溅秋罗衣。

胭脂霏两俨相加,云中更下双飞雉。

(0)

金楼·其二

赤帻云衣拜冕旒,杞人今日剖天忧。

巍巍事业炊梁梦,短短年华让麦秋。

骤富颇疑摸冢尉,辞封应愧曲钩侯。

龙幡好狂风急,留与旁人涤马溲。

(0)

偈颂一百零二首·其二

龙幡胜槩落群峰,水石清奇叠万重。

燕坐不辞提祖令,微躯那更继前踪。

(0)

水龙吟.春游即目赋得侍儿堪感路旁人

花间一辆雕轮,绣帏袅尽东风细。

龙幡压角,翠钿㔩叶,流苏百琲。

暗想其中,宫黄蕃锦,不过端丽。

纵玉环丰艳,金堂娇贵,瑶池侣,休凝睇。

忽见花枝徙倚。是谁家、穿帘燕子。

忍当春冷,抛他幔后,坐他车尾。

彩笔飘蓬,青衣沦贱,古来如此。

料归时、浅导银灯,转那个,屏风底。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