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莽苍常用于形容自然景色壮丽、辽阔广大的地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胸怀宽广,志向远大。
- 例句
- 1. 这座山脉莽苍,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2. 他的胸怀莽苍,志向远大。
- 基本含义
- 形容山野草木茂盛,景色宏伟壮丽。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原野)景色迷茫。也指原野。
[构成]
并列式:莽+苍
[例句]
四野莽苍。(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自然景色相关的成语,如“山清水秀”、“绿草如茵”等,以丰富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片森林真莽苍,里面有很多野花野草。2. 初中生:我想去莽苍的大山里探险,看看那里的美景。3. 高中生:他的志向很莽苍,要为社会做出贡献。4. 大学生:我想在莽苍的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写出更好的作品。
- 故事起源
- 莽苍最早出自《后汉书·王莽传》,原文是“莽苍之地,宜有王者”。这句话形容山野草木茂盛的地方适合有王者出现。后来人们将“莽苍”作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山野景色壮丽、宏伟。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莽苍”与山野景色联系起来,想象一幅草木茂盛、广阔壮丽的画面,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具有修饰性质。
- 详细解释
◎ 莽苍 mǎngcāng
[blurdy and misty] 形容郊野景色迷茫,也指无际的原野
烟雨莽苍
(1).形容景色迷茫。《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返,腹犹果然。” 成玄英 疏:“莽苍,郊野之色,遥望之不甚分明也。” 唐 孟郊 《古别曲》:“荒郊烟莽苍,旷野风凄切。” 明 刘基 《菩萨蛮》词:“月上 海门 山,山河莽苍间。”
(2).空旷无际貌。 唐 杜牧 《上宰相求湖州第二启》:“如登高四望,但见莽苍大野,荒墟废壠,悵望寂然,不能自解。” 宋 欧阳修 《自岐江山行至平陆驿》诗:“萧条断烟火,莽苍无人境。”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遂引余从其寨之后东逾岭,莽苍无路,姑随之行。”
(3).指迷茫的郊野或原野。 唐 柳宗元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是山崒然起於莽苍之中。” 宋 司马光 《和邵尧夫秋霁登石阁》:“目穷莽苍纤毫尽,身得逍遥万象闲。” 傅尃 《五月廿一日与胡朴安高吹万同游北固山作》诗:“杰阁坐看凌莽苍,奔流犹自逐喧豗。”
(4).形容文章词气充沛。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 太冲 《咏史》,骨力莽苍,虽途辙稍岐,一代杰作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邱邦士集》予未见,然当推 躬菴 为第一,莽苍浩瀚,有大气以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