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赤风的词语解释
赤风的意思
拼音:chì fēng    注音:ㄔㄧˋ ㄈㄥ
基本解释

(1).天赤而有大风,古代以为兵灾之兆。《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春秋潜潭巴》:“天赤有大风,发屋折木,兵大起,行千里。”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凉·张天锡》:“十一年,有赤风昏闇。至十三年, 苻坚 灭之。” 唐 王昌龄 《失题》诗:“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2).南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赫赫烈烈,嘻嘻出出,朱霞降天,赤风烦热者,其火焚之炎炎耶!”
(3).中医名词。指火气或热邪。《素问·本病论》:“久而不降,伏之化鬱,寒胜復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

基本含义
形容热风、干燥的风。
详细解释
赤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赤指红色,风指风。赤风形容的是热风、干燥的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天气炎热、风沙扑面的情况。
使用场景
赤风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夏季炎热的天气,或者干旱地区的风沙天气。也可以用来比喻事情的进展迅速、激烈。
故事起源
赤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张骞传》中的记载。当时张骞带领使团出使西域,途中遇到了炎热的沙漠风暴,使团的人们非常痛苦。于是张骞用“赤风”来形容这种炎热的风。
词语结构
形容词 + 名词
例句
1. 夏天的时候,这里的赤风让人感觉像是身处火炉之中。2. 干旱的沙漠地区常常有赤风肆虐,非常不适宜居住。
记忆技巧
可以将“赤风”这个词语与炎热的夏天、风沙天气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天气相关的成语,如“烈日炎炎”、“风和日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夏天的时候,天空中的赤风把树叶都吹得“刷刷”响。2. 小学生:这个夏天真是热得像赤风一样,连蝴蝶都躲在树荫下。3. 初中生:在沙漠地区,赤风经常吹得人无法呼吸,非常辛苦。4. 高中生:赤风肆虐的时候,沙尘暴会使能见度降低,道路封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困扰。
(0)
诗文中出现“赤风”的诗词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昔我为近臣,君常稀到门。

今我官职冷,君君来往频。

我受狷介性,立为顽拙身。

平生虽寡合,合即无缁磷。

况君秉高义,富贵视如云。

五侯三相家,眼冷不见君。

问其所与游,独言韩舍人。

其次即及我,我愧非其伦。

胡为谬相爱,岁晚逾勤勤。

落然颓檐下,一话夜达晨。

床单食味薄,亦不嫌我贫。

日高上马去,相顾犹逡巡。

长安久无雨,日赤风昏昏。

怜君将病眼,为我犯埃尘。

远从延康里,来访曲江滨。

所重君子道,不独愧相亲。

(0)

满庭芳.修行

阴尽阳纯,命停性住,先须汞识铅知。

白坚黑固,土马木牛随。

卯酉常从子午,申庚聚、用坎迎离。

刀圭至,震龙兑虎,赤风斗乌龟。堪宜。

真水火,癸丁炉灶,丹结何疑。

漱琼浆玉液,神水华池。

滋润灵芽瑞雪,日鸡叫、月兔推移。

金翁喜,黄婆立便,养姹女婴儿。

(0)

薤露吟

赤风荡海宇,弱水群飞扬。

日月长丽天,中有蓬莱乡。

桓桓国虎臣,据图画封疆。

火生本必焚,害金自相戕。

屏藩既已撤,干戈及寝皇;

白日窜野马,黄昏号国殇!

贵贱同一骨,谁为送北邙!

(0)

失题

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

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

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

(0)

岁在戊戌,余行年已三十九矣。抚时感事,遂以名篇

人生百岁安得有,我今草草三十九。

犹忆中原荡赤风,结束辞家岁在酉;

银鱼尝挂铁裲裆,金马长悬玉匕首。

江东霸气倏萧条,纯钩锈涩沈枪朽;

纵横露布浪飞书,突兀星槎莽犯斗。

风云缩朒帝应嗔,日月膏肓鬼亦吼。

丈夫意气岂勋名,何况文章等刍狗!

头颅如许可奈何?慷慨悲歌还自诟。

太史公,牛马走;

鲸涎蛟沫日攒眉,虎符龙节凭谁手!

揶揄龌龊里中儿,累累黄金窃佩肘。

带砺山河安在哉?五侯空绾龟文纽!

自昔英雄多妙年,隆中、圯上相先后。

如彼南阳邓仲华,丹青独画云台右;

其人须眉尚宛然,咄咄微躯真敝帚。

古来何代无废兴,雌伏雄飞更某某;

上不为富春泽畔羊裘翁,下即为山中宰相天子友。

不见故侯原上瓜,请看徵士门前柳;

谁能出处两无凭,踯躅千秋笑鸡口。

莫论兵,且饮酒;

今人争羡古人贤,后人亦羡今人否?

(0)

旱雷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大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