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易·遯》:“上九,肥遯,无不利。” 孔颖达 疏:“ 子夏 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於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曰肥遯。”后因称退隐为“肥遯”。《三国志·蜀志·许靖等传论》:“ 秦宓 始慕肥遯之高,而无若愚之实。然专对有餘,文藻壮美,可谓一时之才士矣。” 晋 陶潜 《自祭文》:“寿涉百龄,身慕肥遯。”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况闻肥遯须山在,早时事力胡能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隐逸识肥遯高世之节。”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贵治的风俗近来醇薄何如,山林之中可有抱才肥遯之士。”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失时豪俊仍肥遯,蛾眉别去餘长恨。”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
- 详细解释
- 肥遯一词由“肥”和“遯”两个字组成。“肥”指人体肥胖、物体肥厚,引申为人过于安逸、享乐;“遯”指避开、逃避。肥遯形容一个人过于贪图享乐,追求安逸,不思进取,逃避困难和责任。
- 使用场景
- 肥遯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思进取、懒散、不肯努力工作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知道享乐而不肯努力奋斗的人。
- 故事起源
- 肥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韩非子·五蠹》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韩非子讲述了一个关于蚕食的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蚕虫贪图享乐,只顾吃食不思进取,最终被其他蚕虫所抛弃。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形容那些只知道贪图享乐而不思进取的人,从而形成了成语“肥遯”。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 1. 他整天只知道玩乐,真是个肥遯之人。2. 这个公司里有一些肥遯的员工,没有什么上进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肥遯”与“肥胖”和“逃避”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一个人贪图享乐,逃避困难和责任。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用法和故事,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者参加成语学习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只知道玩游戏,不肯做作业,真是个肥遯之人。2. 初中生:有些同学只顾着玩乐,不愿意学习,真是一群肥遯的家伙。3. 高中生:他本来有很大的潜力,但因为过于贪图享乐,成为了一个肥遯之人。4. 大学生:我们应该追求进步和成长,而不是沉溺于享乐,变成一群肥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