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调格常常用于形容文学作品在风格或音韵上的修饰和变化。可以用来形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经过调整和变化后的效果。也可以用来形容表演艺术、音乐等领域中的调整和变化。
- 例句
- 1. 这篇文章经过调格后,更加优美动人。2. 他对音乐的调格非常擅长,每次演奏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基本含义
- 指文学作品的风格或音韵的调整和变化。
- 基本解释
(1).格调。指作家或作品的艺术风格。 唐 姚合 《喜览裴中丞诗卷》诗:“调格江山峻,功夫日月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晚过 徐比部 汝思 书斋,适 唐 诗一卷在几,因而披閲,歷谈声律调格,以分正变。”
(2).音乐术语。即调式。指几个音按照它们彼此间的相互关系,联结成一个体系,并且以一个音(主音)为核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二》:“ 怀智 《琵琶谱》调格与今乐全不同。”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文学作品中的调格技巧,以及音乐中的调整和变化的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经过调格的童话故事,因为它们更加有趣。2. 初中生:这首诗的调格很独特,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3. 高中生:这部小说在情节上经过精心调格,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调格非常严谨,体现了作者的深思熟虑。5. 成年人:这个演员在表演时的调格非常出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故事起源
- 调格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一百三十二·扁鹊仓公列传》中。故事中,扁鹊是一个擅长医术的医生,他曾经去拜访仓公,请教医术。仓公对扁鹊的医术非常赞赏,说他的医术就像文学作品中的调格一样,经过调整和变化后变得更加出色。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调格”与音乐的调整和变化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音乐家在演奏时对曲调进行调整和变化,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调格
- 详细解释
- 调格是汉语成语,由“调”和“格”两个字组成。其中,“调”指的是音调的调整,也可以理解为风格的调整;“格”指的是格律或格调。调格的含义是指文学作品在风格或音韵上的调整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