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花鼓的词语解释
花鼓的意思
拼音:huā gǔ    注音:ㄏㄨㄚ ㄍㄨˇ
基本解释

◎ 花鼓 huāgǔ
[flower-drum,a folk dance popular in the Changjiang valley] 多由男女二人对唱对舞的一种地方锣鼓歌舞

英文翻译

1.flower-drum, a folk dance popular in the Changjiang valley

详细解释

(1).指鼓框绘有彩饰的鼓。 元 张宪 《李天下》诗:“吹玉笙,击花鼓,十万貔貅介胄雄,三千粉黛烟花主。”
(2).流行于 湖北 、 湖南 、 江西 、 安徽 等省的一种民间歌舞。一般由男女两人对舞,一人敲小锣,一人打小鼓,边敲打,边歌舞。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扬州 花鼓。扮 昭君 、渔婆之类,皆男子为之。” 阿英 《关于北京<燕九竹枝词>》:“首先是记花鼓秧歌之盛……也有小儿女们演唱的,很逗人笑,‘小儿花鼓 凤阳 调,士女周遭拍手笑’。”参见“ 花鼓戏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表演或娱乐活动中的角色,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真实、虚假。
使用场景
花鼓可以用于形容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也可以用来形容别人的言行不真实,虚伪。常见的场景包括戏剧演出、电视节目、社交场合等。
故事起源
花鼓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戏曲表演。戏曲演员在表演中会配合打鼓手的击鼓声来增强表演效果,打鼓手的存在对于整个表演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花鼓成为了形容表演中的角色的代名词。
词语结构
花鼓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说了很多花鼓话,让人很难相信他的诚实。2. 这个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总是戴着花鼓面具,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演员戴着花鼓面具在舞台上表演,这样就能够记住花鼓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戏曲文化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戏曲的发展和不同类型的戏曲表演形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学校的戏剧表演中扮演花鼓角色。2. 初中生:她的言行总是虚伪的,就像是个花鼓一样。3. 高中生:他在社交场合中总是扮演着一个花鼓的角色,让人很难相信他的真实意图。4. 大学生:在这个电视节目中,主持人总是戴着花鼓面具,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0)
诗文中出现“花鼓”的诗词

凤阳花鼓

说凤阳,说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0)

夏五杂书

远客相过说帝都,黄金如玉米如珠。

内园人歇催花鼓,市肆尘生卖酒垆。

河北功臣称李郭,江南租税赖苏湖。

明朝漕运开洋去,几日风帆到直沽。

(0)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

一庭花月正春宵,花气芬芳月正饶;

风动花枝探月影,天开月镜照花妖。

月中漫击催花鼓,花下轻传弄月箫;

只恐月沉花落后,月台香榭两萧条。

(0)

看花吟劝陈世则酒

花下一壶酒,人与花酬酢。

树上百枝花,花对人婥妁。

昨日颜色正新鲜,今朝少觉不如昨。

人若无花人不乐,花若无人花寂寞。

看花不是久远事,人生如花亦难托。

去年花下看花人,今年已渐随花落。

花且开,酒且酌,催花鼓板挝芍药。

醉他三万六千觞,我与花神作要约。

(0)

望海

吴淞江口海门东,万里京师咫尺通。

白柁红旗三月浪,紫箫花鼓午潮风。

(0)

将进酒为荔浦作

富不必千钟,贵不必三公。

一杯到手且尽醉,万事变灭随东风。

将进酒,为君歌,请君属此金叵罗。

人生行乐亦佳耳,百年岁月能几何?

君不见,刘公终朝行荷锸,妇言喋喋安能入?

君不见,三公倒着白接,拍手笑煞襄阳儿。

丈夫胸中郁垒块,孺子老妇何足知?

吹玉箫,击花鼓,二八妖姬当筵舞。

纵饮无劳较圣贤,高谈久已忘宾主。

沉沉清夜开清尊,新声幻眇能销魂。

风来芗泽袭襟袖,一斗一石宁须论。吁嗟乎!

有生沦落真不偶,浮云于我夫何有。

世路风涛八节滩,人情翻覆三春柳。

为君歌,将进酒。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