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吏胥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官僚主义、追求权力而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民众疾苦的人。
- 例句
- 1. 这些吏胥只知道捞取好处,根本不顾民众利益。2. 这个部门的吏胥们只会推卸责任,不愿意为人民解决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小吏、官吏。
- 基本解释
◎ 吏胥 lìxù
[petty official] 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小吏
- 延伸学习
- 1. 了解中国古代官制和官职的分类。2. 学习其他与官僚主义相关的成语,如“官样文章”、“官官相护”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吏胥只知道捞取好处,不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2. 初中生:这些吏胥只追求权力,不愿意为人民服务。3. 高中生:政府部门中的吏胥们只会推卸责任,不愿意解决实际问题。4. 大学生:官僚主义的存在导致了吏胥的腐败和权力滥用。
- 故事起源
- 吏胥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下》中,原文是:“吏胥以吾为不肖,吾以胥吏为不肖。”这句话意思是说,官吏们认为我不肖,我认为官吏们不肖。后来,吏胥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汇,用来指代官吏中的低级官员或官僚主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吏胥的发音“lì xū”和“离虚”进行联想,表示官员离开了实际工作,只追求虚名和权力。
- 词语结构
- 吏胥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旧时官府中的小吏。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诗:“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徵役钱。”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律令者,吏胥之所守也……守律令而不敢变,吏胥之所以侍立而体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