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应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遵循法律、规章,做事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可以用来表达对公务员、法官、裁判等职业人员的要求,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纠纷、争议时的公正态度。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一直以应典为原则,公正无私地处理各项事务。2. 这位法官在审判时始终秉持应典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
- 基本含义
- 应典指的是按照规定或法律办事,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法律体系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和运行。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遵守校规,就像应典一样做事。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在班级管理中秉持应典的原则,不偏袒任何同学。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应典办事。4. 大学生:作为社团干部,我要在组织活动中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应典。
- 故事起源
- 应典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周朝的文王世子。文王在处理事务时,总是要遵循法律、规定来办事,不偏袒任何一方。他认为自己的行为就像丧葬一样,如果有任何不当之处,他会向应典请教。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成的成语“应典”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应典”。例如,可以将“应典”与“应该遵守典则”进行联想,强调了按照法律、规章办事的原则。
- 词语结构
- 成语“应典”的结构是“应”+“典”。
- 详细解释
实践说过的话。《群强报》1919.11.23:“不似荒唐人做事不假思索,到时不应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