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圆润的词语解释
圆润的意思
拼音:yuán rùn    注音:ㄧㄨㄢˊ ㄖㄨㄣˋ
基本解释

◎ 圆润 yuánrùn
(1) [be mellow and full;suave]∶声音滑利甜润
布谷鸟圆润的啼声
(2) [smooth and moisten]∶物体表面光滑润泽
圆润的卵石
(3) [round]∶技法圆熟流利
小学生圆润的笔法

近义词

嘹后、清脆

反义词

沙哑

英文翻译

1.mellow and full

详细解释

(1).指技法圆熟流利。 元 虞集 《题赠叶梅野原序》:“ 集 尝见故家有藏 徐熙 墨杏花者,用笔圆润,有篆籀法。”
(2).指物之表面光滑润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河套喇嘛》:“其山无石,而有石子,套部长以洁白圆润者,人各集一堆,名阿保。”
(3).指声音滑利甜润。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不时地听到布谷鸟圆润的悦耳的啼声。”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圆滑、稳重。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端庄、举止得体,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圆滑、机智。常用于夸奖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圆滑,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做事不老实、不直率。
故事起源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说的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为人圆润,能言善辩,但行事不老实。曾子的父亲曾参看到了这一点,便用一块圆石磨成了一个方孔,放在曾子常走的路上。曾子每次经过都会绕行,没有去直接踩到方孔上。曾参看到后,对曾子说:“你为人圆润,言辞甜美,但行事不老实,这正如你每次都绕过方孔一样。”从此,人们就用“圆润”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得体、圆滑、稳重。
词语结构
由“圆”和“润”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的言谈举止非常圆润,给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2. 这位演讲者非常圆润,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圆润”的形状,想象一个人的仪态端庄、举止得体就好像一个圆形的物体一样,圆润而稳重。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的成语,如“举止得体”、“谈吐优雅”等。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圆满”、“圆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非常圆润,老师都很喜欢他。2. 初中生:她的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给人一种圆润的感觉。3. 高中生:他的言辞圆润,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4. 大学生:他的仪态非常圆润,给人一种稳重而亲切的感觉。5. 成年人:他的圆润的性格使他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得心应手。
(0)
诗文中出现“圆润”的诗词

宝墨堂

堂有颜公石,辞墨真世宝。

圆润屈银钩,淳华掞春藻。

忠义昔所服,文艺久弥好。

至今有识人,抚卷惜元老。

(0)

洞仙歌·其二汗

悄闻芗泽,恰露痕肌印。颗颗明珠细圆润

更鲛丝揾罢,麝粉糁馀,添得那、一种可人风韵。

试柴胡饮子,额角心窝,透了微微小娇病。

春雪被池融,不耐郎偎,渐泛泛红潮腮晕。

正好倩、柔荑手摩挲,便滑腻如酥,暖香成阵。

(0)

辟雍砚上胡先生

娲皇锻鍊补天石,天完馀石人间掷。

掷向淮山山下溪,千古万古无人识。

昼出白云笼九州,夜吐长虹冲太极。

去年腊月溪水枯,色夺江头数峰碧。

野夫采得琢为砚,一画中规外方直。

方直端平象地形,形壅水流流若璧。

拟法辟雍天子学,不比泮宫一隅塞。

幸偶先生掌辟雍,持以献诚安敢惜。

欲伐东山五大夫,受爵非材鍊为墨。

欲乞湘妃血泪竿,刮削除斑供简策。

欲就退之借毛颖,同与先生记心画。

先生记之何所先,推赜圣贤诠六籍。

四时七政有未平,愿述阴阳修律历。

夷蛮戎狄有未宾,愿摅雄略操军檄。

辟雍之水流不穷,先生之材无不通。

愿携此砚飞九穹,圆润化笔扶天工。

(0)

双双燕.纪梦

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

柔情绰态,却许罗襟相并。行过玉勾仙井。

更翩若、惊鸿难定。卫家姊妹天人,不数昭阳双影。

溜出歌声圆润。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

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暝。惊醒乌衣梦稳。

真难觅、天台芳信。魂消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

(0)

青螺吸露

玉露如膏甘欲流,青螺吸罢醉悠悠。

圆润泻珠千斛,滑腻浓添雪一瓯。

翠岫玲珑头髻现,苍烟点缀指纹浮。

高峰最上檠霄汉,好把琼浆滴滴收。

(0)

孙怀悦纸本乱石

孙老抱奇笔,临纸恣挥洒。

从头扫乱石,磥砢随墨下。

焦顽与圆润,无一不精者。

谁信万钧重,卷之不盈把。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