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大乘的词语解释
大乘的意思
拼音:dà chéng    注音:ㄉㄚˋ ㄔㄥˊ
基本解释

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 印度 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 中国 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法华经·譬喻品》:“初説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 唐 张祜 《题画僧》诗之二:“终年不语看如意,似证禪心入大乘。” 苏曼殊 《遁迹记》:“大乘,正理也。宜改先执,务从圣旨。”

反义词

小乘

英文翻译

1.(大乘佛教) Mahayana; Great Vehicle (梵文 Mahāyāna “摩诃衍那”的意译)

基本含义
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详细解释
大乘一词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法华经》中,意为“大车”,比喻佛陀教导的修行道路广大而宽广。大乘强调觉悟与智慧的培养,以利益一切众生为目标。在佛教中,大乘与小乘相对,小乘强调个人的解脱,而大乘则强调利益众生的普渡。
使用场景
大乘一词主要用于佛教教义的讨论中,也可用于比喻广泛的修行道路或思想体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大乘来形容某个人或团体具有广大胸怀,关心他人福祉,追求共同利益的精神。
故事起源
大乘一词最初出现在佛教经典《法华经》中,是佛陀在舍卫城弘法时所说的。佛陀用“大车”比喻佛法的广大和普遍,以此来鼓励众生修行大乘,利益他人。
词语结构
大乘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大”和名词“乘”组成。
例句
1. 他的修行心态很高尚,始终秉持着大乘的精神。2. 这个组织以大乘的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帮助更多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记住“大乘”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车,车上载满了人,代表广大众生。这个车代表佛教的大乘教法,追求利益众生的目标。
延伸学习
如果对佛教和大乘教义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经典和相关的文化背景。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佛教的教义、修行方法和佛教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乘教法告诉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别人。2. 初中生:佛教的大乘教义追求的是利益众生的普渡。3. 高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选择大乘,关注更广泛的社会问题。4. 大学生:大乘教法教导我们要追求智慧,以利益众生为己任。
(0)
诗文中出现“大乘”的诗词

无相颂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若解向心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若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学道之人能自观,即与悟人同一类。

大师令传此顿教,愿学之人同一体。

若欲当来觅本身,三毒恶缘心中洗。

努力修道莫悠悠,忽然虚度一世休。

若遇大乘顿教法,虔诚合掌至心求。

(0)

修行颂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若学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说即须万般,合离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惠日。

邪来因烦恼,正来烦恼除。

邪正悉不用,清净至无馀。

菩提本清净,起心即是妄。

净性在妄中,但正除三障。

世间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见自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离道别觅道。

觅道不见道,到头还自恼。

若欲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正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世间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无罪,我非自有罪。

但自去非心,打破烦恼碎。

若欲化愚人,是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有菩提现。

法元在世间,于世出世间。

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

邪见是世间,正见出世间。

邪正悉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但是顿教,亦名为大乘

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0)

寄青城龙溪奂道人

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

云开露崖峤,百里见石棱。

龙溪盘中峰,上有莲华僧。

绝顶小兰若,四时岚气凝。

身同云虚无,心与溪清澄。

诵戒龙每听,赋诗人则称。

杉风吹袈裟,石壁悬孤灯。

久欲谢微禄,誓将归大乘

愿闻开士说,庶以心相应。

(0)

和阗

毗沙府号古于阗,葱岭千盘积翠连。

大乘西来留法显,重源东下问张骞。

渔人秋采河边玉,战马春耕陇上田。

今日六城歌舞地,唐家风雨汉家烟。

(0)

缘识·其三十五

白发长,眉似雪,宗禅和尚何分别。

百尺高山足浮云,万丈海中有明月。

十地本因菩萨證,大乘俱是如来说。

有空相,无空相,深浅是非皆为妄。

一切诸法归何物,忽然觉悟波浪没。

安乐常在信心中,真空根本难缄默。

贪嗔戒定如幻梦,祖师凝流欢者众。

方便门,群生用,除他烦恼知识重。

诱引迷途如风止,慧眼观瞻恒沙水。

三昧八万四千智,清净法身依道理。

(0)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众经颂少分,如是说者无穷尽。

愿同闻者生正信,佛语真实无欺诳。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周麟之 释崇岳 周馨桂 朱晞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