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广东 一带渔人列竹箔捕鱼,谓之“塞箔”。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粤人多以捕鱼为业》:“岁三月大禾已蒔,鱼始上田,渔人以箔三方依田塍,一方依水,潮至则张而大,潮退则卷而小,是为塞箔。”
- 基本含义
- 指用箔纸堵住瓶口,比喻敷衍应付,掩盖真相。
- 详细解释
- 塞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塞”和“箔”两个字组成。塞指堵塞、堵住,箔指金属薄片,通常用来包装物品。成语塞箔比喻敷衍应付,掩盖真相,不做真实的处理。
- 使用场景
- 塞箔常用于形容应付事情时敷衍塞责,不真实处理问题的情况。可以用于批评某人对待工作不认真负责的情况,或者描述某种不诚实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关于塞箔的具体故事起源目前尚无确切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义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为。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箔纸来包装物品,如果用箔纸堵住瓶口,就可以防止瓶内的物品外泄。然而,如果用箔纸代替真实的处理,就会掩盖问题的真相。因此,从这种行为中引申出了塞箔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塞箔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其中,“塞”是动词,表示堵塞、堵住的意思;“箔”是名词,表示金属薄片。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只是塞箔,没有真正解决。2. 这份报告只是塞箔,没有提供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塞箔。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张箔纸,试图用箔纸堵住一个瓶子的口,然而箔纸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敷衍应付,掩盖真相。通过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敷衍应付”相关的成语,如“敷衍塞责”、“敷衍了事”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你更准确地描述某人敷衍应付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做作业的时候,我塞箔说我已经完成了。2. 初中生:他明明没有好好学习,却塞箔说他已经复习得很充分了。3. 高中生:政府官员常常塞箔,对人民的问题只是敷衍应付,没有真正解决。4. 大学生:公司的管理层常常塞箔,对员工的问题只是敷衍塞责,不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