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挟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以书籍为借口,实际上在做其他不正当的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借用书籍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 例句
- 1. 他经常挟书到图书馆,实际上是为了偷窃图书。2. 她挟书到会议上,表面上是为了备忘,实际上是为了在会议中做其他事情。
- 基本含义
- 指以书籍作为借口或掩饰,暗中进行某种活动或目的。
- 基本解释
(1).私藏书籍。《汉书·董仲舒传》:“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作弊手法,了解古代考试的复杂性和考生们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挟书到教室,说是为了读书,其实是在课上偷偷看漫画。2. 初中生:她挟书到考试中,表面上是为了备考,实际上是为了偷偷查看答案。3. 高中生:他挟书到图书馆,声称是为了学习,实际上是为了在图书馆里做其他事情。4. 大学生:她挟书到实验室,表面上是为了查阅资料,实际上是为了偷窃实验室的设备。
- 故事起源
- 关于挟书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可以想象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许多考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择手段,包括挟带书籍来作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挟书”这个成语与科举考试中作弊的情景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挟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挟”表示借用或以...为借口,而“书”表示书籍。
- 详细解释
- 挟书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作弊手法。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常常会将书籍藏在身上,以便在考试时偷偷查阅答案。因此,“挟书”这个成语就形成了负面的含义,表示利用书籍作为掩饰来进行不正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