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挟书的词语解释
挟书的意思
拼音:jiā shū    注音:ㄐㄧㄚ ㄕㄨ
使用场景
挟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以书籍为借口,实际上在做其他不正当的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借用书籍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例句
1. 他经常挟书到图书馆,实际上是为了偷窃图书。2. 她挟书到会议上,表面上是为了备忘,实际上是为了在会议中做其他事情。
基本含义
指以书籍作为借口或掩饰,暗中进行某种活动或目的。
基本解释

(1).私藏书籍。《汉书·董仲舒传》:“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作弊手法,了解古代考试的复杂性和考生们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择手段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挟书到教室,说是为了读书,其实是在课上偷偷看漫画。2. 初中生:她挟书到考试中,表面上是为了备考,实际上是为了偷偷查看答案。3. 高中生:他挟书到图书馆,声称是为了学习,实际上是为了在图书馆里做其他事情。4. 大学生:她挟书到实验室,表面上是为了查阅资料,实际上是为了偷窃实验室的设备。
故事起源
关于挟书的故事起源并没有具体的记载,但可以想象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许多考生为了通过考试而不择手段,包括挟带书籍来作弊。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挟书”这个成语与科举考试中作弊的情景进行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挟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挟”表示借用或以...为借口,而“书”表示书籍。
详细解释
挟书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作弊手法。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们常常会将书籍藏在身上,以便在考试时偷偷查阅答案。因此,“挟书”这个成语就形成了负面的含义,表示利用书籍作为掩饰来进行不正当的活动。
(0)
诗文中出现“挟书”的诗词

过荆屿访族兄文统逸人隐居

踪迹经年懒入城,满村麻苎绿阴晴。

蝶寻野菜飞无力,蚕饱柔桑啮有声。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清高学得南州隐,不忝吾宗孺子名。

(0)

寄怀巩庵清华园·其一

帘深毡拥入严霜,一夕怀人古月堂。

散步长廊多落叶,挟书讲舍易斜阳。

园中水木凭谁记,别后须髯应更长。

细数欢悰已陈迹,问君何寄慰萧凉。

(0)

送陈彦正教授之官富州

我怀深袅君,灿烂双碧目。

骑麟执春秋,从头细谳鞫。

傅逮及爰书,法情无委曲。

肯随三傅后,是非互倾覆。

更惩汉专门,一经双鬓秃。

牙签三万卷,过眼不再读。

精华尽成咽,璺罅无不烛。

一物苟不知,便类车脱毂。

本根既硕茂,柯条遂芬郁。

大肆文章手,直压百怪伏。

绛蕤麒麟车,登载珠万斛。

五色凤皇翎,光耀映简牍。

收贮箧衍中,宝气尚可掬。

至今空山陬,似闻鬼夜哭。

当时入室者,陈子最神速。

君时见子来,谓是新生犊。

健捷类狮象,有手难加牿。

见君复呼子,诲言甚谆复。

六经汝甲胄,四子汝剑镞。

濂洛汝金鼓,武夷汝橐絜。

汝将汝心官,汝战汝邪欲。

子即受命还,建起豹尾纛。

城池坚如铁,寇来不得触。

如此四三年,温若于阗玉。

唯于进学锐,勇赴在一蹴。

澹然水云心,不受世羁束。

去向神泄山,依岩缚茅屋。

拄颊数冥鸿,撷芳食群鹿。

终然薜罗衣,莫蔽锦绣服。

石门碧作山,怒泻千丈瀑。

嵬眼与澒耳,雄特类岳渎。

子尝往其中,坐候碧桃熟。

柯峰与严濑,天下号奇瞩。

星河羊裘轩,黑白纹楸局。

或追隐者操,或授真人箓。

嗒然竟忘归,不记南浦舳。

龙兴大江西,丰城乃支属。

郁葱君子林,中藏万鸿鹄。

子今挟书行,有志当灌沃。

英英我杞梓,芄芄我棫朴。

菁菁我台莱,一一思乐育。

须使鲁驺风,染遍荆楚俗。

振衣别我去,我有再三祝。

子如宛马驹,未得饱刍粟。

方歅当见怜,使纵千里足。

子如缑山鹤,六翩暂羞缩。

仙人一下来,云笙恣驰逐。

子材有如此,不久当食肉。

岂如嚾哓徒,长困左右塾。

祝罢更浩歌,歌意殊局促。

只为良朋行,使我秋影独。

寥寥风雨夜,灯花尚堪卜。

(0)

与谢舍人论文

震川望溪评迁《史》,谁欤述者后有王。

蜀輶归来书满箧,此本斑駮留丹黄。

炎云忽堕雨点白,门外车声动霹雳。

挟书剥啄寻幽人,共手一编恣探索。

波澜壮阔疑忘归,秋鹰欲下盘空飞。

龙门奇谲不可状,薪火孰与扬余煇。

东坡气似峻坂騧,昌黎古干无杂花。

韩苏闳肆各有得,格判唐宋徒吁嗟。

亦从精微造真放,江河浊浪纷淘沙。

才力由来夸横绝,切理应须透冰雪。

刘繁方简姚吐含,醉翁法嗣森成列。

画师画马论神骏,骨肉相包始清稳。

梅氏犹称具体微,余人率借空虚遁。

中声要入黄钟宫,二京文艺罗西东。

宅心醰粹性灵足,博厚期与《诗》《书》同。

千秋义法求统宗,秘旨乃在葫芦中。

行无地难且践迹,涉猎子长师扶风。

(0)

阙题·其一

天怜羁迹寄诸侯,付与危栏早得秋。

相见便知悬榻意,阚亡时得挟书游。

山容老去苍崖在,水潦痕存浅碧收。

高我儒冠无用世,不应更蹑九华楼。

(0)

秀野堂公宴韩慕庐先生扈跸还朝

凤池潋滟水波平,画绣争看傍辇行。

南济舟航随夏后,东巡笔札领春卿。

移莲里第归鞍晚,飞盏家山赐醴清。

裁诏余间方退食,绛帷弟子挟书迎。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