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屈尊光临。 南朝 齐 王俭 《侍皇太子释奠宴诗》:“降冕上庠,升宴东序。”按,《南齐书·礼志上》曰, 永明 三年,皇太子讲《孝经》,亲临释奠,车驾幸听。
- 基本含义
- 指君主下位,放弃王位。
- 详细解释
- 降冕是由“降”和“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降,指君主或皇帝主动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冕,指君主或皇帝戴在头上的帽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因此,降冕的含义是君主自愿放弃自己的王位。
- 使用场景
- 降冕一词常用于描述君主或皇帝主动让位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在权力交接时,君主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地位。
- 故事起源
- 降冕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传,公元前660年,晋国国君献公因为年老体弱,决定让位给继承人。他在让位仪式上将自己头上的冕取下,戴在继承人的头上,表示他自愿放弃王位,让位给继承人。这一举动被后人称为“降冕”。
- 词语结构
- 降冕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降”和名词“冕”组成。
- 例句
- 1. 君主应该在国家需要时降冕让位。2. 他在国家危难时刻选择了降冕,让位给更有能力的继任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降”字与放下、放弃联系起来,将“冕”字与王位、权力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1. 了解其他与权力交接相关的成语,如“禅让”、“禅位”等。2. 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上的降冕事件,了解各个朝代君主让位的背景和原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王因为病了,不得不降冕让位给王子。2. 初中生:明朝的朱棣在夺取皇位后,将成为太上皇的父亲降冕让位,自己成为新的皇帝。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君主因为国家需要而降冕让位,这是一种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着想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