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礼部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礼仪和礼节的行为。它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得体,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不合礼仪。
- 例句
- 1. 他非常注重礼仪,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礼部。2. 她的行为举止得体,完全符合礼部的要求。
- 基本含义
- 礼部指的是古代中国官方机构中负责礼仪事务的部门,也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注重礼仪、讲究礼节。
- 基本解释
◎ 礼部 lǐbù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礼仪的知识和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例如“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有一个老师非常注重礼仪,他总是教我们要有礼貌。2. 初中生:参加家长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礼部,因为我要负责引导家长们按照规定的礼仪行动。3. 高中生:在校外实习的时候,我学到了很多社交礼仪,现在我已经成为了一个懂得如何做人的礼部。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遇到了很多讲究礼仪的老师和同学,这让我感受到了礼部的重要性。
- 故事起源
- 礼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在古代,礼仪非常重要,是一种表达尊重和体现社会地位的方式。因此,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礼仪事务的部门,称为礼部。这个部门的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礼仪规范,管理各种仪式和宴会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礼部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注重礼仪、讲究礼节。
- 英文翻译
1.the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礼部”这个成语与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成为一个古代官员,负责管理和监督国家的礼仪事务,会让你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礼部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官署名。本为 西汉 时尚书的客曹。 三国 魏 时有祠部, 北魏 有仪曹, 北周 始称礼部。 隋 唐 以后为六部之一,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长官为礼部尚书。历代相沿不改。 清 末废部,改设典礼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