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三摩地的词语解释
三摩地的意思
拼音:sān mó dì    注音:ㄙㄢ ㄇㄛˊ ㄉㄧˋ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专注致志、思考问题或沉浸在某种活动中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学习者专心读书、艺术家沉浸在创作中、思考问题时的状态。
例句
1. 他在写作时常常进入三摩地,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2. 她专心致志地学习,仿佛进入了一种三摩地的状态。
基本含义
指专心致志、入定沉思的境地。
基本解释

三昧。《楞严经》卷六:“彼佛教我,从闻思脩,入三摩地。” 宋 向子諲 《南歌子·韩公圭近有提举广东市舶之命因赋是词》:“我入三摩地,人疑小有天。”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佛教修行的知识,深入了解三摩地在佛教中的意义和修行方法。还可以学习其他与专注致志相关的成语,如“一心一意”、“全神贯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的时候,总是进入了三摩地,忘记了时间。2. 初中生:我在学习数学时,会进入三摩地,全神贯注地解题。3. 高中生:考试前的复习阶段,我会进入三摩地,专心致志地备考。4. 大学生:写论文时,我常常进入三摩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
故事起源
三摩地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佛教经典中,用于描述修行者在冥想中的境地。佛教强调修行者要通过冥想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醒,这个境地被称为三摩地。后来,这个词语逐渐被引申为专心致志、入定沉思的状态。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三摩地”与专心致志、沉思冥想的状态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冥想,进入三摩地的境地。
词语结构
三摩地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三摩”和“地”两个字组成。
详细解释
三摩地,又称三摩提、三摩地狱,是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在冥想中达到的境地,也可指专心致志、入定沉思的状态。
(0)
诗文中出现“三摩地”的诗词

观音大士赞

草木丘陵,风雷云气。具足妙相尊,證入三摩地

万象森罗从鼎沸。

(0)

咏五台

缥缈蓬莱未足夸,海峰孤绝更无加。

入门已到三摩地,携手同游千岁沙。

碧玉镜开金菡旧,珊瑚树宿白频迦。

殷勤童子能招隐,共采芝茵和紫霞。

惊起东华尘土梦,沦州到处即为家。

山人自种三珠树,天使常乘入月槎。梅福留丹。

(0)

送弥陀实师访积庆西堂顺老

好去三摩地,相逢两会家。

禅心究实际,慧眼绝空花。

闻在东林日,常烹北苑茶。

愿将甘露味,馀润济河沙。

(0)

行童搬土

童子聚沙为佛塔,而今搬土岂无功。

忽然觉后知非土,当处回头识本宗。

老僧念你善根微,所以教伊不失时。

朝歌暮击三摩地,不久迷开解我机。

(0)

挽陈逸峰

读尽天下书,胸中无一字。

学究解谈禅,心空先及第。

前有陈尊宿,后有陈居士。

两采合一赛,非同亦非异。

在家如出家,在世如出世。

童心壮志等前尘,慧业文人任游戏。

儒冠挽取桦皮冠,制义还他第一义。

脚跟踏破不二门,闻薰直入三摩地

自从亲见作家来,诸方拭目推宗雷。

灵山一会俨然在,睹史陀天首重回。

大笑出门留不住,分明记得来时路。

青云双塔锁千松,种松道者今何去。

珍重毗耶久默人,留得帆园末后句。

三生石上好重来,相逢更有商量处。

(0)

同王六入西山寻白云僧

秋山晚苍苍,引兴白云际。

方闻出谷钟,未返沿源骑。

跻攀霁心目,始到三摩地

苔色阴际寒,松声静中细。

空僧此岩栖,心寂迹如寄。

经诵有时閒,了了见山翠。

抱琴者谁子,夙性贪幽致。

云卧复何为,冰弦写秋意。

西峰倏含景,石榻又假寐。

身寄孤鹤巢,梦如幽兰气。

夜分气候白,隐隐月初至。

阳涧澹空明,阴林破深邃。

久怀缁锡邻,颇与云山契。

章甫如可投,期君访灵异。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