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古人以为龟为四灵之一。传说千岁之龟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说笔记中常有龟言的传述。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吴 孙权 时, 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龟便言曰:‘游不量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担出欲上 吴王 ……既至 建业 , 权 命煑之,焚柴万车,语犹如故。 诸葛恪 曰:‘燃以老桑树,乃熟。’献者乃説龟树共言。 权 使人伐桑树煑之,龟乃立烂。”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季之雪。” 倪璠 注:“‘龟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时在 西魏 ,如客龟也。”《太平御览》卷五五九引 南朝 宋 郑缉之 《东阳记》:“ 独公山 有古冢临溪,其塼文曰:‘筮言吉,龟言凶。’”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东都 丰都 市在 长寿 市之东北。初筑市垣,掘得古冢……得铭云:‘筮道居朝,龟言近市,五百年间,於斯见矣。’当时达者参验,是 魏 黄初 二年所葬也。” 清 姚鼐 《方侍庐先生墓志铭》:“弟子所悼,营是幽宫;龟言既从,以安厥终。”
(2).龟卜所得之兆。
- 基本含义
- 指言语迟缓、拖沓,形容说话慢吞吞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成语“龟言”由“龟”和“言”两个字组成。“龟”即乌龟,因其行动缓慢而得名。“言”指言语、说话。成语“龟言”形容说话慢吞吞、迟缓拖沓的样子,表示说话迟钝或不爽快。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说话慢吞吞、拖沓的人。可以用来批评或戏谑某人说话迟缓、不利索。
- 故事起源
- 成语“龟言”最早出现在《论语·述而》中,其中孔子对于学生子贡的说法:“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中的“非礼勿言”就是“龟言”的意思。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说话慢吞吞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没有固定的前后顺序。
- 例句
- 1. 他说话真是龟言龟语,一句话说了半天也没个结果。2. 这个演讲者说话龟龟叨叨的,听得人都快睡着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用乌龟的形象来帮助记忆,想象一个乌龟在说话时缓慢而拖沓,这样就能够记住“龟言”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说话相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舌灿莲花”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回答总是龟言龟语的,老师都等不及了。2. 初中生:他平时说话就像乌龟一样,一句话说得好慢啊!3. 高中生:那个同学发言总是龟言龟语的,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