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两个人或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非常接近。也可以用于形容关系密切,互相依存的情况。
-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住得鱼津,每天都在一起吃饭、上班。2. 这两个地方鱼津,可以步行过去。
- 基本含义
- 指两个人或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非常接近。
- 基本解释
鱼在水中窜跃所溅起的水泡。泛指类似的水泡。《西游记》第四七回:“那獃子在路旁摸了一块顽石,望水中抛去,只听得骨都都泛起鱼津,沉下水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齐物论》,了解他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好朋友住得鱼津,每天一起上学。2. 初中生:我和我的家人住得鱼津,经常一起出去旅游。3. 高中生:这两个学校鱼津,学生之间的交流很频繁。4. 大学生:这两个城市鱼津,交通非常方便,可以随时互相拜访。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的《齐物论》。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在《齐物论》中通过鱼的比喻,表达了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两条鱼在水中相互追逐的情景与两个人或两个地方之间非常接近的情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其中主语为两个人或两个地方,动词为相与,宾语为鱼津。
- 详细解释
- 鱼津源自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句话:“齐物者其鱼相与乎?其鱼相求乎?其鱼相与,不足挟其目;其鱼相求,虽至于鱼盐,捕鲿者甚。且夫水之穀,神人以为津,鬼神以为沼。”意为“两条鱼在水中相互碰撞,彼此追逐,虽然非常接近,但却无法抱住对方的眼睛。例如,鱼在水中游动,虽然非常接近水中的鱼盐,但是捕鱼的人却非常困难。这说明水对于普通人来说只是津润之物,而对于神仙来说却是沼泽。”后来,人们将“齐物者其鱼相与乎?”中的“鱼津”作为成语使用,表示两个人或两个地方之间的距离非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