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手定常用于描述一些确定性很高的决定或安排。它可以用来形容一项计划、任务或约定已经敲定,不可更改。例如,在商业谈判中,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说“这个合作已经手定了,不会有任何变动。”
- 例句
- 1. 这个项目已经手定了,我们需要按照计划进行。2. 他的婚礼日期已经手定,我们必须尽快安排。
- 基本含义
- 指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不容更改。
- 基本解释
◎ 手定 shǒudìng
[formulate by oneself] 亲手定出(规程、计划、文稿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决定、安排相关的成语,如“一锤定音”、“定海神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约定好了要一起参加比赛,这个决定已经手定了。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毕业旅行目的地已经手定,大家都很期待。3. 高中生:我已经手定了要报考这所大学,不会再改变主意了。4. 大学生:我的实习计划已经手定,我将在暑假期间去一家知名公司实习。5. 成年人:我们的旅行日期已经手定,不能再调整了。
- 故事起源
- 关于手定的具体故事来源不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手定记忆为“手上的定金”,表示一旦付出定金,就无法更改决定。
- 词语结构
- 手定是一个形容词成语,由“手”和“定”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1).亲身平定。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唐文皇 手定中原,笼盖一世,而诗语殊无丈夫气,习使之也。”
(2).亦作“ 手订 ”。谓亲自制定、编定或写定。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大计纠内阁》:“又三年而 高 被逐, 江陵 专政,则内外大计,一出其手定,部院不过一承行吏书矣。” 清 方苞 《书<考定仪礼丧服>后》:“余少读《仪礼·丧服传》,而疑非 卜氏 所手订,乃一再传后门人记述,而间杂以己意者。”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六》:“我至今没有看到那刊物;但从 施先生 的推崇《文选》和手定《晚明二十家小品》的功业……推测起来,这也正像他的话。”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然而要实现全面的民族抗战……必须全国上下共同实行一个彻底抗 日 的纲领,这就是根据第一次国共合作时 孙中山 先生所手订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精神而提出的救国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