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对敌人或错误行为的强烈打击和处理。
- 例句
- 1. 他对犯罪分子斩伐毫不留情。2. 领导斩伐了那个不合格的项目。3. 在战争中,士兵们斩伐了敌人的头颅。
- 基本含义
- 斩伐指的是砍伐、割除。形容痛下杀手,毫不留情。
- 基本解释
(1).征伐。《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 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2).诛杀。《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 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3).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 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斩伐相关的成语,如“斩钉截铁”、“斩草除根”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斩伐了我不认真做作业的坏习惯。2. 初中生:警察叔叔斩伐了那个危险的罪犯。3. 高中生:政府采取了严厉的措施来斩伐腐败现象。4. 大学生:公司领导斩伐了那个不负责任的员工。5. 成年人:法院斩伐了那个危害社会安全的罪犯。
- 故事起源
- 斩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军队为了获得胜利,常常需要砍伐敌人的头颅或割除敌人的脑袋。斩伐成语的意义就是来源于这种残酷的战争场面,形容对敌人的痛下杀手,毫不留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斩伐”联想到战争场景,想象士兵们砍伐敌人的头颅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斩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斩”表示砍伐,第二个字“伐”表示割除。
- 详细解释
- 斩伐意味着毫不留情地砍伐、割除,通常用来形容对敌人或错误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处理。表示做事果断、坚决,不留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