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规仿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别人机械、刻板的模仿行为的不满或嘲笑。例如,在工作场合,当一个人过于模仿他人的工作方式而缺乏自己的创造力时,可以使用规仿来形容他。又如,在社交场合,当一个人模仿别人的言谈举止而显得虚伪或不自然时,也可以用规仿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的举止很奇怪,总是规仿别人,没有自己的特点。2. 这个演员的表演太规仿了,缺乏创新和个性。
- 基本含义
- 模仿别人的行为或举止
- 基本解释
见“ 规倣 ”。
亦作“ 规仿 ”。摹拟仿效。 宋 叶适 《<归愚翁文集>序》:“故其讲习见闻尤精,而片辞半简,必独出肺腑,不规倣众作也。” 清 朱彝尊 《报李天生书》:“僕少时为文,好规倣古人字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妖言惑众》:“又称能出神上天,亲见天宫殿庭路逕。揑画十图,并造脚册记载宫室名目,谬称成事后规仿营建。”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九:“到 清 代 王士禛 规仿 元氏 之作,于是论诗绝句遂多偏于论量方面。”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模仿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模仿无方”、“孔隙之见”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总是规仿老师的讲话方式,让我们都觉得很好笑。2. 初中生:有些同学为了讨好老师,经常规仿他们的穿着打扮,但这样并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3. 高中生:有些同学为了追求时尚,规仿明星的发型和服装,但他们却忽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点。4. 大学生:在大学里,有些同学为了融入某个团体或群体,会规仿他们的行为和言谈,但这样做并不能真正获得自己的认可和尊重。
- 故事起源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了一个与规仿有关的故事。相如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文章被誉为“司马法”,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模仿。有一天,相如的一个朋友来找他,发现他正在模仿别人的样子写作。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相如回答说:“我写作的风格被别人模仿,我也可以模仿别人。”这个故事成为了规仿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规仿”这个成语与实际生活中的模仿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镜子前面模仿别人的动作或表情,然后使用“规仿”这个成语来描述这个场景。此外,可以用类似的词语组合来形成记忆,比如“刻板模仿”、“机械模仿”等。
- 词语结构
- 规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规”,第二个字是“仿”。
- 详细解释
- 规仿是指按照别人的样子或行为模仿,特别是模仿别人的举止、言谈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模仿的程度和方式,是一种带有贬义的词语,常用于指责或嘲笑别人的模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