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缜密;坚硬。语本《礼记·聘义》:“﹝玉﹞縝密以栗。”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六》:“《淇澳》之诗,再言‘瑟兮僴兮’,学道之士,必密栗其中而武毅其外,‘德盛不狎侮’,始能弥尔性而固道基焉。” 章炳麟 《说林下》:“邇者, 黄以周 以不文著,惟 黄 氏亦自谓钝於笔语。观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几 贾 孔 之遗章,何 宋 文之足道?”
(2).引申为确凿,无可辩驳。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使举一密栗之反証,殆莫如古国之见灭於外讎矣。”
- 基本含义
- 形容山密林茂盛,树木丛生。
- 详细解释
- 密栗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用来形容山林茂密、树木丛生的景象。它比喻事物繁多、层次复杂或人群密集。
- 使用场景
- 密栗常用于形容人群众多、拥挤,也可以用来描绘树木茂盛、森林密集的景象。可以用在旅游、自然环境、人群聚集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密栗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九年》中。当时,晋国的襄公在一次巡视时,看到山林茂密,树木丛生,于是用“密栗”来形容这个景象。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且衍生出了丰富的引申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人山人海,热闹得密栗。2. 这片森林树木繁茂,形成了一片密栗的景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密栗”拆分成“密”和“栗”两个部分来记忆。其中,“密”表示密集、众多的意思,“栗”表示树木。通过将这两个意思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住“密栗”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自然风景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的山水之美。同时,你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公园里的人真多,密栗得像蚂蚁一样。2. 初中生:学校门口的车辆和行人真是密栗,我差点没赶上校车。3. 高中生:春节期间,火车站人流密栗,大家都在回家团聚。4. 大学生:图书馆里的座位都被抢光了,真是密栗啊!只好去其他地方学习了。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密栗”。祝你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