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雅郑 yǎzhèng
[ceremonnial classic music and local music]正声和淫雅之声。雅,雅乐,宫廷音乐;郑,郑声,郑地音乐(儒家认为“淫雅之音”)
朱紫更相争色,雅郑异音声。——曹植《当事君行》
- 详细解释
(1).雅乐和 郑 声。古代儒家以 郑 声为淫邪之音。因以“雅郑”指正声和淫邪之音。语本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交五声十二律也,或雅或 郑 ,何也?曰:中正则雅,多哇则 郑 。” 三国 魏 曹植 《当事君行》:“人生有所尊尚,出门各异情;朱紫更相夺色,雅郑异音声。”《隋书·音乐志下》:“虽知操弄,雅郑莫分。”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四:“操竽入 齐 人,雅郑亦复殊。”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秋空玉琴张,搏拊分雅郑。”
(2).引申为正与邪、高雅与低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然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 唐 颜真卿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公集>序》:“雅郑在人,理乱由俗。” 明 宋濂 《文原》:“雅郑不分之谓荒,本末不比之谓断,筋骸不束之谓缓,旨趣不超之谓凡:是四者贼文之形也。” 清 戴名世 《<闽闱墨卷>序》:“其品格之高下,辞章之雅郑,波澜之大小,皆一一自呈露於行墨之间。”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文雅、举止得体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 雅郑一词通常用于形容有教养、有修养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夸奖他人的举止得体、言谈文雅,也可以用于描述艺术作品、建筑物等具有高雅品味的事物。
- 故事起源
- 雅郑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描述了一位君子的高尚品德和文雅举止。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人们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的高雅之情。
- 词语结构
- 雅郑为形容词性成语,一般用于修饰人或事物。
- 例句
- 1. 他的举止文雅、谈吐得体,真是一个雅郑的绅士。2. 这幅画的构图精致,色彩搭配和谐,展现了一种雅郑的艺术风格。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穿着优雅的绅士或淑女,举止优雅得体,这样就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记忆“雅郑”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欣赏优美音乐、观赏艺术作品等提升自己的雅兴,培养高雅的品味和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明的举止很雅郑,老师都喜欢他。2. 小学生:这幅画的颜色搭配很雅郑,看起来很美。3. 初中生:她的穿着很雅郑,总是给人一种高贵的感觉。4. 高中生:他的演讲很有条理,用词也很雅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5. 大学生及以上:这部电影的剧情很精彩,情节处理得很雅郑,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