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当面评论。《旧唐书·长孙无忌传》:“ 太宗 尝谓 无忌 等曰:‘朕闻主贤则臣直,人若不自知,公宜面论,攻朕得失。’”
- 基本含义
- 面面俱到地讨论问题
- 详细解释
- 面论是一个由“面”和“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面”指的是各个方面或层面,“论”指的是讨论。面论的基本含义是全面地讨论问题,不仅考虑一个方面,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 使用场景
- 面论常用于描述讨论问题时的态度和方法。它强调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不偏不倚地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表达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讨论的意愿和决心。
- 故事起源
- 面论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孔融的文学家。据说,孔融在一次讨论会上,他准备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来讨论一个重要的问题。他的报告从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证,使得与会者对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因此,人们将这种全面讨论问题的方法称为“面论”。
- 词语结构
- 面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面”和“论”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在这个会议上,我们要面论这个问题,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讨论。2. 他在写这篇文章时,充分面论了这个问题,使得读者对此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面论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大厅里,四面八方都是不同的问题,而你正站在中间全面地讨论这些问题。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面论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如“全面论证”、“面面俱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要求我们在写作文时要面论问题,不能只看一个方面。2. 初中生:在班会上,我们要面论如何提高学习成绩,从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3. 高中生: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面论问题,从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探讨。4. 大学生: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我们要面论研究问题,从文献综述、理论分析等多个层面进行详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