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对自己的帮助或某个经历对人生的重大影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事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 例句
- 1. 他的慷慨解囊帮助了许多人,这件事情在我们心中铭心镂骨,永远难以忘怀。2. 这次旅行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这些美好的回忆将会铭心镂骨。
- 基本含义
- 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的影响深远,使人难以忘怀。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情感、记忆和影响力相关的成语,如“心有余悸”、“铭感五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教导铭心镂骨,让我们受益终身。2. 初中生:这个暑假的野外探险经历铭心镂骨,我学到了很多珍贵的知识。3. 高中生:那次比赛的失败经历让我铭心镂骨,我决心要更加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4. 大学生:导师的悉心指导对我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铭心镂骨的影响,我将永远感激他的帮助。5. 成年人:那个时期的艰辛经历铭心镂骨,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二十六年》。故事中,鲁国的哀公在位时,有一位叫季康子的贤臣,他的言行举止都非常有道德和品德。哀公对季康子的忠诚和贡献非常感激,于是有一天哀公对季康子说:“你的忠诚和贡献将会铭记在我心里,如同镂刻在我的骨头上一样。”从此,人们就用“铭心镂骨”来形容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铭心镂骨”想象成一个铭牌,上面刻着深深的纹路,铭牌代表着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纹路则代表着这个重要性和影响力深深地刻在心灵深处,无法磨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 词语解释
- míng xīn lòu gǔ ㄇㄧㄥˊ ㄒㄧㄣ ㄌㄡˋ ㄍㄨˇ
铭心镂骨(銘心鏤骨)
形容感念甚深,永记不忘。 唐 柳宗元 《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鏤骨,无报上天。” 明 张居正 《谢赉银币疏》:“铭心鏤骨,惟安社稷以为图。”《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革命作家出自铭心镂骨的仇恨,塑造生死搏斗的灵魂。”亦作“ 铭心刻骨 ”。《水浒传》第九七回:“真是铭心刻骨,誓死图报!”《红楼梦》第三二回:“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生降死不降”》:“这志愿,便到现在也铭心刻骨。”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