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国家储粮的仓库。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吴 民既疲於军,困於战,鬭市无赤米之积,国廪空虚,其民必有移徙之心。”《旧唐书·文苑传下·刘蕡》:“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吏道多端,微三载之绩。”
- 基本含义
- 指国家的粮仓或仓库。
- 详细解释
- 国廪是由“国”和“廪”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国廪原指国家的粮仓或仓库,用来储存国家的粮食和物资。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指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物资储备。
- 使用场景
- 国廪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国家的财富和资源。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富裕、经济繁荣,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国家财政困难、物资匮乏。
- 故事起源
- 国廪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在古代,粮食是国家最重要的物资之一,国家需要有一个专门的仓库来储存粮食和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国廪成为了一个象征国家财富和资源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国廪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国”和“廪”。
-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国廪充盈,人民生活富裕。2. 这个国家的国廪空虚,人民生活困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国廪”与“国家的财富和资源”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国家的仓库里堆满了丰富的粮食和物资,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国廪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国家的财政制度和粮仓管理制度,以了解更多关于国廪的背景信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国廪里有很多粮食和物资。2. 初中生:国廪充实是一个国家富裕的标志。3. 高中生:国家的国廪空虚,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财政问题。4. 大学生:国廪的充实与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5. 成年人:人民的福祉与国家的国廪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