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畜聚的词语解释
畜聚的意思
拼音:chù jù    注音:ㄔㄨˋ ㄐㄨˋ
使用场景
畜聚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群拥挤、人声嘈杂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人群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
例句
1. 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真是畜聚一堂。2. 这个商场每天都人满为患,真是畜聚的地方。3. 人们在广场上畜聚,庆祝新年的到来。
基本含义
畜聚指的是聚集养殖的牲畜,也引申为聚集人群。形容人多聚集在一起。
基本解释

(1).积储;积累。《周礼·地官·委人》:“委人掌敛野薪芻,凡疏材木材,凡畜聚之物。” 孙诒让 正义:“畜即蓄之叚字。《説文·艸部》云:‘蓄,积也。’” 汉 桓宽 《盐铁论·禁耕》:“是以王者不畜聚,下藏於民。”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歷朝坟籍,畜聚之多,亡如 隋 朝;篇目之盛,仅见 唐 时。”
(2).积储的财物。《史记·苏秦列传》:“﹝ 齐 ﹞南攻 楚 五年,畜聚竭。”《南史·宋长沙景王道怜传》:“ 道怜 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多诸鄙拙,畜聚常若不足。去镇日,府库为空。”
(3).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礼记·乐记》:“君子听竽笙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陈澔 集说:“畜聚之臣,谓节用爱人、容民畜众者,非谓聚敛之臣也。”
(4).指容民畜众之臣。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羽调曲二》:“听鐘磬,念封疆;听笙竽,思畜聚。” 倪璠 注:“《史记·乐书》曰:‘君子听鐘声则思武臣,听磬声则思封疆之臣,听笙竽簫管之声则思畜聚之臣。’”
(5).犹纠集。《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以奏请过当,为权臣所否,心常愤愤,遂畜聚亡命,收市战马,有飞扬跋扈之志。”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人群聚集相关的成语,如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是畜聚了很多学生。2. 初中生:每年的毕业典礼上,学校操场上都畜聚了很多家长和学生。3. 高中生:参加演唱会的时候,人群都畜聚在舞台前面,非常热闹。
故事起源
畜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成公十五年》。成公十五年,鲁国的大夫季孙将畜聚出现在鲁国的国都曲阜。当时,季孙将畜聚的人群聚集在一起,人声鼎沸,非常热闹。后来,人们用“畜聚”来形容人群聚集的场景。
记忆技巧
畜聚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可以联想到养殖场里聚集了很多牲畜,同时也可以联想到人群聚集在一起的热闹场景。
词语结构
畜聚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畜”和动宾关系的名词“聚”组成。
详细解释
畜聚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养殖的牲畜聚集在一起。引申义是指人多聚集在一起。形容人群众多,人声鼎沸的场景。
(0)
诗文中出现“畜聚”的诗词

大河上天章公顾子敦

万物皆有性,顺其性为大。

顺之则无变,反之则有害。

禹之治河也,浚川而掘地。

水行乎地中,其性安而遂。

因地为之防,犹恐不足制。

故附之山足,使循山而行。

山不可必得,或原阜丘陵。

水行乎两间,既固而既宁。

及将近下流,山远而地平。

渠裂为二道,河分为九形。

虽暴不得怒,虽盛不得盈。

所以顺而制,归之于沧溟。

后代蒙其业,历世六七十。

凡千有馀年,而无所决溢。

国君与世主,岂皆尽有德。

盖繇河未徙,一皆循禹迹。

河道既一徙,下涉乎战国。

水行平地上,乃堤防堙塞。

其时两堤间,实容五十里。

水既有游息,堤无所啮毁。

后世迫而坏,河役始烦促。

伐尽魏国薪,下尽淇园竹。

群官皆负薪,天子自临督。

其牲用白马,其璧用白玉。

歌辞剧辛酸,姑不至号哭。

瓠子口虽塞,宣房宫虽筑。

其后复北决,分为屯氏河。

遂不复堤塞,塞亦无如何。

两河既分流,害少而利多。

久之屯氏绝,遂独任一渠。

凡再决再塞,用延世之徒。

有天时人事,可图不可图。

有幸与不幸,数说不可诬。

其后复大决,大坏其田庐。

灌三十一县,言事者纷如。

将欲塞之耶,凡役百万夫。

费累百巨万,亦未知何如。

如此是重困,是重民叹吁。

言事者不已,亦不复塞诸。

李寻解光辈,其言不至迂。

遂任水所之,渠道自割除。

当时募水工,无一人应书。

学虽有专攻,术亦有穷欤。

诸所说河者,桓谭实主之。

但聚而为书,实无以处之。

班孟坚作志,亦无所出取。

事有甚难者,虽知无所补。

今之为河堤,与汉无甚殊。

远者无数里,近无百步馀。

两堤束其势,如缚吞舟鱼。

适足激其怒,使之逃囚拘。

又水性隐伏,有容而必居。

浸淫而灌注,日往而月徂。

埽材有腐败,土壤有浮虚。

水进而不止,正如人病躯。

病已在骨髓,医方治皮肤。

下不漏足胫,上突为背疽。

或水如雷声,或埽如人喘。

或决如山倾,或去如席卷。

如蛟龙引阵,如虎豹逃圈。

如地户开辟,如谁何生变。

如神物主之,不可得而辨。

嗟乎有如此,堤防岂能禁。

盖缘平地上,失水之本性。

而又无二渠,分九河所任。

以九合为一,所以如此甚。

今之为邑居,多在古堤内。

以诸埽准之,高于屋数倍。

以水面准之,亦高数尺外。

诸埽正如城,而土有轻脆。

民正如鱼鳖,处破湟畎浍。

被溺者常事,不溺者幸大。

又河水重浊,淀淤日以积。

又夏秋霖雨,诸水凑以入。

故有必决势,不决者盖鲜。

或决彼决此,或决近决远。

或决不可塞,或塞而复决。

或决于旦暮,或决于岁月。

或新埽苟完,或旧埽溃裂。

譬如千万钧,用一绳持挈。

必有时而败,必有处而绝。

而自决大吴,凡害几郡县。

河既北浸边,诸塘皆受患。

亡胡与逸马,熟为之隔限。

今虽甚盛时,亦防不虞变。

所以议论者,复故道为便。

故道虽已高,可复亦可为。

但恐既复后,其变不可知。

我兵学虽陋,公兵学虽奇。

我说兵之难,公亦莫我违。

河事异于兵,其难堪嘘欷。

智有不可及,力有不可施。

汲黯非不伟,所塞辄复隳。

王遵无奈何,誓死而执圭。

若与唐衢说,号哭垂涕洟。

未说穿故道,未说治故堤。

且说塞河口,所费不可推。

诸所调发者,委积与山齐。

卷埽者如云,进埽者如飞。

下埽名入川,其势忧流移。

上埽名争高,少动即势危。

万人梯急赴,两大鼓急椎。

作号声号令,用转光指麾。

其救护危急,争须臾毫釐。

又闻被灾郡,数路方荐饥。

官私无畜聚,民力俱困疲。

朝廷谋已劳,两宫食不怡。

生民仰首望,使者忘寝饥。

为之柰何乎,勿计速与迟。

事虽有坚定,议论在所持。

如一身数疾,必以先后医。

假如移所费,用以业贫民。

偿其所亡失,救其所苦辛。

或贷其田租,或享其终身。

独孤有常饩,使同室相亲。

露尸与暴骸,收敛归诸坟。

精选强明吏,处之使平均。

乡官与胥徒,欺者以重论。

如此庶几乎,可无愁怨人。

下酬更生望,上慰再造仁。

然而论议者,至今犹纷纷。

或复其故道,或因其自然。

公如决于一,勿使众议牵。

在己者有义,在命者以天。

而况行职分,而况本诚忱。

圣朝无不察,知子之赤心。

嗟余何为者,草莽且贱微。

与公本无素,一见即弗遗。

以伯兄处我,以古人相期。

小设犹致说,大事宁无辞。

年且六十一,未作沟中尸。

常恐公礼义,如投诸污泥。

岂欲为迂阔,不得已为诗。

沥吾之肝胆,但恐同儿嬉。

又恐误公事,公千万慎思。

如将从近功,即深图便宜。

如必谋久利,唯古人是希。

是询而是度,是访而是咨。

或博物君子,或宿儒老师。

或滨河野叟,或市井年耆。

或愚直夫妇,所言无蔽欺。

或老胥退兵,耳闻而目窥。

或世为水学,可与讲是非。

或博募水工,按地形高卑。

从便道穿渠,稍引河势披。

海既为大壑,汴既分一支。

如关窍疏通,脏腑病可治。

此说如何哉,但恐出于狂。

如何完障塞,如何复诸塘。

观变而待时,亦恐谋不臧。

为复有说者,且须严边防。

如魏尚守边,见称于冯唐。

如祭彤久任,使匈奴伏藏。

以车制冲突,如卫青武刚。

多置强弩手,如李广大黄。

选募如马隆,练卒如高王。

如汉置奔命,使我军势张。

短兵斫马胫,冲车乱其行。

赏不以首级,所以严部分。

大陷刀如墙,可以坚吾阵。

羊叔子以德,郭子仪以信。

光弼战河阳,挥旗令直进。

其时诸军势,如决水千仞。

杨素不用车,可汗下马拜。

仅以其身免,号哭而大败。

将帅在方略,胜却百万兵。

安边在良将,胜却筑长城。

愿子治水功,有以酬明时。

便领铁林兵,尽衣犀牛皮。

连营环绣帽,大纛随牙旗。

分金赐勇敢,藏书付偏裨。

先声义信远,下令霜风驰。

出塞有丰草,近关无马蹄。

穹庐大漠外,别部黑山西。

伐谋为上策,何用长缨羁。

本朝正明盛,以德服外夷。

使来不受献,南越回山梯。

西闭玉门关,东却高句丽。

四夷无一事,各安巢穴栖。

名将更无功,优诏勒鼎彝。

师旋作鼓吹,军容除虎貔。

银珰致郊劳,翰林严锁扉。

除书纸用麻,省吏身著绯。

公方有所念,山足江之湄。

无心入黄阁,有表辞赤墀。

乞得老来身,浩歌还会稽。

白云与绿波,无所不可之。

春风桃花坞,秋色黄菊篱。

茶篮与酒榼,壶矢兼琴棋。

烹鸡炊黍饭,可倩庞公妻。

岂无会稽老,雪夜同泛溪。

亦有二三子,棹歌相追随。

散尽橐中金,留得身上衣。

有宅是官借,无田可扶犁。

闲吟题寺观,长啸入云霓。

公得我诗后,一梦须先归。

(0)

寄永叔

九龙行雨岁在子,皇天之命实勤止。

泓湫水暖嗜欲饱,七龙嬉戏两龙睡。

卷藏密云空自膏,畜聚甘雨不肯施。

旱魃妖狂作民虐,风伯暴怒兴日炽。

诉号仰天天不闻,九州之禾皆乾瘁。

嗟呼龙职职行雨,失职不雨民胡恃。

驱虞义兽心实仁,不忍斯民不食死。

向龙慢骂数龙罪,龙不能答满面耻。

偷向上帝谗驺虞,驺虞得罪龙窃喜。

欲知龙与驺虞分,仁与不仁而已矣。

(0)

送赵漕称

人之古貌,心未必醇。心醇貌古,或非通人。

我视赵公,其貌甚古。心德俱醇,通达明悟。

我曹山野,岂足尽知。但据所见,以类可推。

大河之说,何其通达。精简平允,明辨昭皙。

盖其心得,身至自阅。坐而可言,起而可设。

又云九河,勿守故迹。但求禹意,然后为得。

此说尤奇,汉儒不及。我自黑头,尽心河渠。

逢人辄问,三十年馀。得公此说,庶几成书。

既讲大河,遂及赈饥。如此方略,所系甚大。

乡官胥徒,实为巨害。使领虽贤,吏不可乏。

必得官吏,斯为善法。可为利泽,可制奸猾。

如其备预,莫若义仓。勿取军民,勿法隋唐。

裒多益寡,斯谋乃臧。损上益下,民悦无疆。

可自王公,下至选人。每月之俸,百取一分。

凡千钱者,其出钱十。斛取一升,缣取一疋。

各从本所,贮其本色。主者不劳,但视其籍。

不移一符,不烦一力。月知所增,岁知所积。

出者不劳,如无所出。其所损者,毫毛涓滴。

一仓之内,诸所畜聚,尽是官俸。

凡皆为民,不得移用。即移用者,法不可纵。

不以去官,不以赦原。设法如此,其谁敢干。

古人所贵,讲辨之学。应而弗精,询谋诹度。

惟是陋生,不足待问。问而不应,应而不精。

君子不为,非人之情。惟是弗精,面目腼然。

在乎复教,庶无后愆。

(0)

口占和君时

吾生有穷通,吾志不可衰。

飘飘如浮云,富贵我何为。

我今乐不浅,我歌尔其随。

譬犹富者家,畜聚不可訾。

怡怡任天真,何害为偲偲。

人惟学不学,高下成云泥。

是非惟所求,万物岂我私。

君看鉴中明,不隐嫫母媸。

君病本自无,吾药奚所施。

惟作日新铭,与汝同为规。

(0)

芸屋储书

青青庭下草,芬馥掩椒兰。

能令脉望走,使我缃帙完。

邺侯彼何人,插驾万轴攒。

而我千载馀,触事如面垣。

孙翁识恨晚,闻风起三叹。

缔构亦已勤,畜聚良独难。

不知几年心,成此万玉山。

屋下五綵衣,万卷胸中蟠。

小出已高第,远图未容殚。

春风开寿尊,酒绿衣裳斑。

愿以卷中训,永奉膝下欢。

青山拂新图,虹光起檐端。

何当淩七峰,一快平生观。

(0)

汝瘿答仲仪

君嗟汝瘿多,谁谓汝士恶。

汝瘿虽云苦,汝民居自乐。

乡闾同饮食,男女相媒妁。

习俗不为嫌,讥嘲岂知怍。

汝山西南险,平地犹硗确。

汝树生拥肿,根株浸溪壑。

山川固已然,风气宜其浊。

接境化襄邓,馀风被伊雒。

思予昔曾游,所见可惊愕。

喔喔闻语笑,累累满城郭。

伛妇悬瓮盎,娇婴包卵鷇。

无由辨肩颈,有类龟缩壳。

噫人禀最灵,反不如凫鹤。

骈枝虽形累,小小固可略。

痈疡暂畜聚,决溃终当涸。

赘疣附支体,幸或不为虐。

未若此巍然,所生非所托。

咽喉系性命,针石难砭削。

农皇古神圣,为世名百药。

岂不有方书,顽然莫销铄。

温汤汝灵泉,亦不能湔瀹。

君官虽谪居,政可瘳民瘼。

奈何不哀怜,而反恣诃谑。

文辞骋新工,丑怪极名貌。

汝士虽多奇,汝女少纤弱。

翻愁太守宴,谁与唱清角。

乖离南北殊,魂梦山陂邈。

握手未知期,寄诗聊一噱。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