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跋尾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人或物体在行进或发展中的位置。比如,你可以用它来形容一个队伍中的最后一位队员,或者一个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落后地位。此外,它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的地位较低,或者某物在技术或发展上的滞后。
- 例句
- 1. 他在班级中总是跋尾,不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2. 这家公司在行业中一直跋尾,无法赶上竞争对手。3. 他们的队伍中最后一位跋尾的队员一直在努力追赶。
- 基本含义
- 指在行进的末尾,跟随在后面。
- 基本解释
(1).谓在文末署名。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古今公私印记》:“自古及近代,御府购求之家,藏蓄传授閲翫,其人至多,是以要明跋尾印记,乃是书画之本业耳。”《新唐书·儒学传下·褚无量》:“ 贞观 御书皆宰相署尾,臣位卑不足以辱,请与宰相联名跋尾。” 清 高士奇 《题卢徵君嵩山草堂图》诗:“ 弘农 好古愜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2).即跋文。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 贞观 中, 褚河南 等监掌装背,并有当时鉴识人押署、跋尾、官爵、姓名。” 宋 苏轼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 正孺 有书来,欲刻诸公送行诗于石,求余为跋尾。”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四》:“ 万历 初, 周公瑕 游 燕 中得摹本,知卷为 沉存中 家物,而跋尾书迹不逮,因为补録之。” 闻一多 《<山花诗>序》:“因此在诗集后,缀上这一首跋尾式的诗,表明他对于自己的作品的估价。”参见参见“跋文”。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位置或状态相关的成语,如“领头羊”、“末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学习成绩,我总是跋尾。2. 初中生:在学校的篮球比赛中,我被安排在跋尾的位置。3. 高中生:他们班的学生都很优秀,我在学习上总是跋尾。4. 大学生:在团队项目中,我负责的部分一直跋尾,需要更加努力。5. 成年人:在公司中,我一直跋尾,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有所突破。
- 故事起源
- 关于跋尾这个成语的起源,目前尚无确切的文献记载。然而,根据该成语的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它可能来源于古代行军作战的情景。在古代战争中,军队通常会有前后两个部分,前部是主力部队,后部是后勤或支援部队。后勤部队在行军中跟随在主力部队的末尾,因此被称为跋尾。这个词语通过比喻扩展到了其他领域,用来形容其他事物的后面或落后的位置。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跟随在后面”这个意思相关的形象进行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在行进时,他的尾巴在后面跟随着。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跋尾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跋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跋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在行进的末尾,跟随在后面。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位置或状态,表示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或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