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拜手 bàishǒu
[kowtow;worship on bended knees]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行礼时,跪下,两手拱合到地,头靠在手上
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郭沫若《雷电颂》
- 详细解释
亦称“ 拜首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后两手相拱,俯头至手。《书·太甲中》:“ 伊尹 拜手稽首。” 孔 传:“拜手,首至手。”《汉书·郊祀志下》:“尸臣拜手稽首曰:‘敢对扬天子丕显休命。’” 唐 王维 《送陆员外》诗:“拜手辞上官,缓步出南宫。” 唐 李白 《比干碑》:“ 天宝 十祀,余尉於 卫 ,拜首祠堂,魄感精动。”一本作“ 拜手 ”。 宋 道诚 《释氏要览·礼数》:“拜首,谓以头至手,即(《周礼》)第三空首拜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拜稽首》:“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首,此礼之等也。”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 基本含义
- 表示非常敬重、佩服或感谢某人。
- 使用场景
- 拜手常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敬重、佩服或感谢之情。可以在正式的场合或者日常生活中使用,例如在向长辈致谢时,向老师表示敬意,或者向领导表达感激之情。
- 故事起源
- 拜手这个成语起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对尊敬的人进行拜礼时,会将双手合十,向对方鞠躬行礼,以示尊敬和感激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礼的动作逐渐演变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拜手”。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我向老师拜手表示感谢。2. 领导对他的工作成绩非常满意,向他拜手表达敬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拜手”与行礼的动作联想在一起,想象自己在向对方鞠躬行礼,以表示对他人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表示尊敬、佩服或感谢的成语,如“敬佩”、“感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向妈妈拜手,感谢她的辛勤付出。2. 初中生:我对老师的教诲非常佩服,向他拜手表示敬意。3. 高中生: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向他拜手以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