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物故 wùgù
(1) [pass away;die]∶亡故;去世
前以降及物故。——《汉书·李广苏建传》
亲友尽已物故
(2) [affairs of human life]∶世事
(3) [accident]∶指变故
物故不可论
- 英文翻译
1.[书] pass away; die
- 详细解释
(1).事故。《墨子·号令》:“即有物故,鼓,吏至而止,夜以火指。” 孙诒让 间诂:“物故,犹言事故,言有事故则击鼓也。”《南史·任昉传》:“郡有蜜岭及杨梅,旧为太守所采, 昉 以冒险多物故,即令停絶,吏人咸以百餘年未之有也。”
(2).死亡。《荀子·君道》:“人主不能不有游观安燕之时,则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变焉。”《汉书·苏武传》:“前以降及物故,凡随 武 还者九人。” 颜师古 注:“物故谓死也,言其同於鬼物而故也。一説,不欲斥言,但云其所服用之物皆已故耳。” 王先谦 补注引 宋祁 曰:“物,当从南本作歾,音没。”《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瑁 狂疾物故。” 裴松之 注:“ 魏 臺访‘物故’之义, 高堂隆 答曰:‘闻之先师:物,无也;故,事也;言无復所能於事也。’”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 蜀王 纳以为妃,无几物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放蝶》:“遭君虐政,姊妹多物故。”
- 基本含义
- 指人去世,也可用于形容事物消失或毁灭。
- 使用场景
- 物故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表达对某人去世的哀悼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消失或毁灭。在悼念会、葬礼、追思活动等场合,人们可以使用物故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和哀悼之情。此外,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个事物的终结或消失,比如“这个传统行业已经物故多年了。”
- 故事起源
- 物故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是一首描述古代人们生活困顿的诗,其中的“物故”一词指的是人们因为生活困苦而去世。
- 词语结构
- 物故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容易记忆和理解。
- 例句
- 1. 他的父亲物故后,他一直心情沉重。2. 这个古老的建筑物已经物故多年,只剩下一些残墙断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物”和“故”两个字的意思来记忆物故这个成语。将“物”与“人”联系起来,表示人去世;将“故”与“消失”联系起来,表示事物消失。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记住物故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学习物故这个成语时,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死亡、哀悼相关的其他成语,如“生死未卜”、“离世”、“丧失”等。这样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的小狗物故了,我好伤心。初中生:这个古老的建筑物已经物故多年了,我们应该保护好文物。高中生:他的父亲物故后,他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大学生:这个行业已经物故多年,我们需要转行寻找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