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瘿木常用于贬义的描述中,用来形容隐藏在正常背后的坏人或坏事。可以用于揭示一个人表面上看似正常,实际上却有不可告人的坏行为;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看似平凡的事物背后隐藏着不可预测的危险。
- 例句
- 1. 他看似一位普通的商人,实际上是个瘿木,暗地里做了很多违法乱纪的事情。2. 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看似平稳,实际上却是个瘿木,存在着很多内部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生长在树上的瘤子,比喻坏人或坏事隐藏在正常事物背后。
- 基本解释
指楠树树根。可制器具。 唐 张籍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六:“醉依斑藤杖,闲眠癭木牀。”《说文·疒部》“癭” 清 段玉裁 注:“凡楠树树根赘肬甚大,析之,中有山川花木之文,可为器械。《吴都赋》所谓楠瘤之木。 三国 张昭 作《楠瘤枕赋》。今人谓之癭木是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木”字的成语,如“树倒猢狲散”、“画龙点睛”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故事起源和使用场景,可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花园里有一棵树上长了一个瘿木,我爸爸说里面可能有小动物。2. 初中生:这个班级里有一个同学看起来很普通,但实际上是个瘿木,他经常偷偷帮别人作弊。3. 高中生:这个政府官员表面上看起来很正直,实际上是个瘿木,他贪污了很多公款。
- 故事起源
- 瘿木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刘备断发求贤》,故事讲述了刘备为了寻找贤才,断发求贤的故事。在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瘿公的老人,他年老体弱,看起来并不起眼。然而,瘿公却是个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他隐藏在普通老人的外表背后。这个故事中的瘿公就好比成语瘿木中的瘿木,都是指隐藏在正常背后的坏人或坏事。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瘿木。可以想象一个看似普通的树木上生长了一个瘤子,这个瘤子代表着隐藏在正常背后的坏人或坏事。将树木和瘤子的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瘿木。
- 词语结构
- 瘿木是一个形容词和名词的组合,形容词“瘿”修饰名词“木”,表示隐藏在正常事物背后的坏人或坏事。
- 详细解释
- 瘿木是由“瘿”和“木”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瘿”指的是生长在树木上的瘤子,而“木”则表示树木。成语中的瘿木比喻隐藏在正常事物背后的坏人或坏事。瘿木的出现让人们想起一个正常的树木上生长着瘤子,看似平凡却隐藏着不可见的危险或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