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淤泥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心思阴险、表面虚伪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性格、行为或者言谈中的阴险狡诈之处。
- 例句
- 1. 这个人看似和蔼可亲,实际上心思淤泥,不可轻信。2. 小明平时笑眯眯的,但他的心思却像淤泥一样阴险。3. 他的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内心淤泥难清。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心思险恶,阴险狡诈。
- 基本解释
◎ 淤泥 yūní
(1) [mud;silt]∶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ooze;slurry]∶参见“软泥”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淤泥”相关的成语,如“心思如淤泥”、“心机深沉”等,以扩大你的词汇量,丰富你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心思就像淤泥一样,总是想着捉弄同学。2. 初中生:她的笑容看起来温和,但我知道她心里淤泥一样阴险。3. 高中生:他们虽然表面上和睦相处,但是内心淤泥,互相算计。4. 大学生:这个人看似和善,实际上心思淤泥,不可小觑。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统帅,他与刘邦争夺天下。有一次,项羽与刘邦在巨鹿之战中交战,项羽派出了大量的士兵,但是刘邦却只派出了少数精锐部队。项羽的将领韩信看到刘邦如此大意,便向项羽建议迅速进攻,以便一举击败刘邦。然而,项羽却说:“刘邦如同淤泥,越是想推他,他就越是粘住你。”这个典故形成了“淤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心思险恶,阴险狡诈。
- 英文翻译
1.sludge; ooze; slush; mire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淤泥”与阴险狡诈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满是泥浆的心灵深处,暗藏着险恶的心思。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为人,谓语为“淤泥”。
- 详细解释
犹污泥。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 唐 方干 《东山瀑布》诗:“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宋 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魏传统 《长征诗草·过阿西草原》:“脚踏水草地,淤泥软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