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而不俚的意思
拼音:zhì ér bù lì
- 详细解释
- 质,指品质;俚,指庸俗。质而不俚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的品质高尚,不沾染庸俗之气。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质高尚,有独立思考和行为的能力,不随波逐流,不受庸俗之风影响。
- 故事起源
-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中有“质而不俚,师而不祥”之句。在古代,人们对于质朴高尚的品质非常推崇,而对于庸俗低劣的品质则深感厌恶。因此,这个成语就是通过对比来表达一个人或事物的高尚品质。
- 词语结构
- 质而不俚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质”和“而”是形容词和连词,表示品质和连词的关系;“不”和“俚”则是副词和形容词,表示否定和庸俗之气。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质而不俚,受到大家的钦佩。2. 这部电影的剧情质而不俚,深受观众喜爱。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质而不俚”拆解成“质”和“而不俚”两个部分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有着高尚的品质,但不被庸俗之气所影响,从而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其他成语,如“德高望重”、“高瞻远瞩”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做一个质而不俚的人,不做坏事。2. 初中生:他的作文写得很质而不俚,展现了独立思考的能力。3. 高中生:这个音乐作品质而不俚,展现了作曲家的个性与创意。4. 大学生:他的演讲风格质而不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