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邪哆 ”。放佚不正的行为。《孟子·梁惠王上》:“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述正道而稍邪哆者有矣,未有述邪哆而稍正也。” 宋 曾巩 《<列女传目录>序》:“后世自学问之士,多徇於外物而不安其守,其家室既不见可法,故竞於邪侈,岂独无相成之道哉!” 清 谭嗣同 《启寰府君家传》:“入国朝,渐即零替,卒无有放辟邪侈,陷刑辟閔有司者。”
- 基本含义
- 形容举止言谈奢侈浪费,不符合正道。
- 详细解释
- 邪侈形容人的言行举止不端正,奢侈浪费,不顾道义。这个成语中的“邪”指的是不正派的,不守法纪的,而“侈”则表示奢侈浪费。邪侈形容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符合道德规范,过于放纵和挥霍。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那些举止言行不端正,生活奢侈浪费,不顾道义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不恰当,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
- 故事起源
- 《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邪侈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国家的国君非常奢侈浪费,过着极其放纵的生活。他的臣子们多次劝谏他改正,但他却不以为然。最终,这个国家遭受了灾难,国君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以后,人们用“邪侈”来形容那些奢侈浪费、不顾道义的人。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的生活过于邪侈,总是买最贵的东西,从不考虑实际需要。2. 这个富商过着邪侈的生活,不顾他人的疾苦,只顾自己享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邪侈”理解为“邪恶”的读音“xié”,加上“侈”的读音“chǐ”,形象地表示了奢侈浪费、不正派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与奢侈浪费、不正派相关的成语,如“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买了很多玩具,真是太邪侈了!2. 初中生:我们应该反对邪侈的生活方式,提倡节约和环保。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对邪侈消费的监管,引导人们理性消费。4. 大学生:他的行为太邪侈了,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和利益。5. 成年人:我们要警惕那些邪侈浪费社会资源的人,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