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太母一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妻子对丈夫的母亲的尊敬和礼貌。在现代汉语中,太母一词已经不常使用,而是使用“婆婆”来表示丈夫的母亲。
- 例句
- 1. 他的太母对他非常宠爱。2. 他的太母在家里很有权威。
- 基本含义
- 指婆婆,泛指丈夫的母亲。
- 基本解释
◎ 太母 tàimǔ
(1) [grandmother]
(2) 祖母
候太公太母起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泛称皇帝的母亲和祖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汉语中关于家庭和亲属关系的成语,如“夫妻”、“嫂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的太母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老奶奶。2. 初中生:他的太母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长辈,对他要求很严格。3. 高中生:她的太母是一个非常有见识和智慧的长辈,她的教诲对她影响很大。
- 故事起源
- 太母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的《大雅·荡》篇。这篇诗是一个妇女向丈夫母亲请教如何教育子女的对话,其中有一句“太母有言,无补于我,无谁如我,夙夜匪解。”意思是说丈夫的母亲虽然有教导子女的话,但对于自己来说没有什么用,没有人能像我一样,早晚都不能解决问题。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太母一词在古代是用来尊称丈夫的母亲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太母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尊贵的太太婆婆,她对丈夫的母亲非常尊敬和礼貌。
- 词语结构
- 太母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太”为形容词,用来表示尊称;“母”为名词,表示母亲。
- 详细解释
(1).祖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太母,祖母也,犹谓祖为大父。 熙寧 元丰 间称 曹太皇 为太母。 元祐 中,称 高太皇 为太母。皆谓帝之祖母尔。”
(2).泛称皇帝的母亲和祖母。《旧唐书·后妃传下·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后歷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